便秘的常见病因与治疗方案,你知道多少?
便秘的常见病因与治疗方案,你知道多少?
两个令人警醒的案例
李老太太已近90岁,患有脑血管病,后又因摔伤在家卧床。这次来看病是因为发热。医生通过排查,没有发现病原感染,也没有明确的感染部位,再次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李老太太平常有便秘的问题,最近已有一周没有排大便。完善腹部CT检查后,医生发现,李老太太的肠道内有大量成形的粪便,据此可以诊断其发热与肠内菌群逆行通过肠壁造成感染有关。接受治疗后,李老太太顺利出院了。过了一个月,她又因同样的原因再次来就诊。这次,医生为她增加了肠道功能调理,并对家属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照护宣教。后来,李老太太排便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再也未因类似原因出现感染性发热。
佳佳是个20多岁的姑娘,参加工作一年多,在就诊时,出现了早期的休克征象。患者腹部虽然还算软,但按压时有痛感,疼痛部位也不固定。完善检查后医生发现,患者结肠巨大,充满了气体,其中还可以见到液平,靠近肛门的直肠和乙状结肠内可见大量成形的粪便。患者的母亲说,佳佳自出生就患有先天性巨结肠,但一直都没有接受手术。平时,家人对其精心照护,让她的生活尽量规律。近半年由于工作原因,她的一日三餐和生活习惯都变得不太规律,就诊前已有9天没有排便,用了通便药物也没有效果。这名患者已经不只是便秘问题了,便秘导致的肠梗阻已经发展到脓毒症阶段,再发展下去,就可能形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危及生命。最终,通过联合治疗,佳佳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便秘的病因分类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其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或排便困难。根据病因不同,便秘可分为两大类:
原发性便秘
原发性便秘主要是由于肠道功能异常导致,常见原因包括:
肠道蠕动减慢: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胃部会刺激结肠蠕动产生便意。如果结肠黏膜下的神经丛细胞运作异常,会影响结肠的正常蠕动,导致便秘。
排便不顺:在排便时,如果无法正常协调耻骨直肠肌、肛门内外括约肌、骨盆底等肌肉,会阻碍排便的流畅度,导致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排便。
生活习惯:如低纤维饮食、水分摄入不足、缺乏运动、长期处于高压环境等。
继发性便秘
继发性便秘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常见原因包括:
药物影响:某些降血压药物中的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或神经节阻断剂,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等,可能影响肠道平滑肌的收缩能力。
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脊髓创伤、帕金森症等,会影响肠道活动。
肠道结构异常:如巨结肠症、大肠癌等,会影响粪便的正常通过。
便秘的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
- 调整生活方式:
- 合理膳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25-35g/d),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
- 充足水分:每天至少饮用1.5-2.0L水。
- 适度运动:尤其是对久病卧床、运动少的老年人更有益。
- 建立良好排便习惯:建议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每次排便时间不超过10分钟。
- 认知治疗:
加强患者对慢性便秘的认知,帮助其改善精神心理因素,对治疗有重要帮助。
药物治疗
容积性泻药:如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适用于轻度便秘。
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聚乙二醇4000,适用于轻至中度便秘。
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酚酞,适用于重度便秘,但不宜长期使用。
促动力药:如琥珀酸普芦卡必利,适用于慢传输型便秘。
促分泌药:如利那洛肽,适用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益生菌及益生元:如乳酸菌素、双歧杆菌,有助于调节肠道微生态。
特殊人群的治疗注意事项
老年人
- 首先停用可能导致便秘的药物。
- 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 对粪便嵌塞者,先用清洁灌肠或液体石蜡等直肠给药清除粪便。
- 可选用容积性泻剂,若症状持续可改用聚乙二醇或乳果糖。
- 避免使用盐类渗透性泻剂和刺激性泻药。
- 可根据病因选择适合的中成药。
儿童
- 强调基础治疗:包括家庭教育、排便习惯训练、合理饮食、足量饮水、增加活动量及心理行为治疗。
- 对粪便嵌塞者,可选用开塞露或温盐水灌肠。
- 清除嵌塞粪便后可服用泻剂。
- 可选择适合剂量的中成药和益生菌制剂。
孕妇
- 容积性泻剂最安全,但起效较慢,不适合急性症状。
- 渗透性泻剂中的乳果糖和聚乙二醇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其中聚乙二醇被推荐为首选。
- 避免使用盐类泻剂、矿物油、蒽醌类泻剂等。
- 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基础。
结语
便秘虽然常见,但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通过了解便秘的病因和治疗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问题。对于特殊人群,更需要重视便秘的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果便秘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