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民日报总结了40条教养礼仪:学会这些,让孩子更有教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民日报总结了40条教养礼仪:学会这些,让孩子更有教养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57179076_498104

从古至今,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教育孩子文明礼貌是做人处事的起点。

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行举止评价你。

教育孩子文明礼貌是做人处事的起点。文明礼貌是孩子做人的“身份证”,是孩子随身携带的“教养名片”。孩子的文明礼仪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必须从小培养,否则就会形成坏习惯。

上五年级的小伟,长得机灵又可爱,伶牙俐齿,学习成绩也不错。小伟一家是祖孙三代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非常宠爱他,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小伟。但是小伟有些没礼貌:见了邻居不会主动打招呼,乘电梯经常横冲直撞;吃饭时也没规矩,想吃什么就全夹到自己碗里……

虽然有时候家长带他出门也觉得不好意思,但是又觉得这些都是小事,而且男孩子,大大咧咧点儿没关系;而且现在家长教他要懂礼貌,他也听不进去,还跟大人顶嘴狡辩。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做人要有礼貌,没有礼貌,怎么来做人啊!但是孩子不是天生就不讲礼貌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孩子的礼貌问题。

仔细分析小伟的案例,可以发现小伟不懂礼貌是有原因的:

一、家长教育失误

分析小伟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家长在孩子似懂非懂时,忽视了对孩子的礼貌教育。许多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却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礼貌问题不用教,长大自然就好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要想孩子长大之后彬彬有礼,家长必须从小对孩子加以教育引导。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小伟的家庭属于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家庭结构。父母和长辈住在一起,小伟颇受大家的宠爱,爷爷奶奶“隔代亲”,对小伟更加溺爱。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对孩子疏于管教,造成了孩子任性、自私、不懂礼貌的性格。

三、孩子未形成明确的道德标准

十一二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心里没有明确的道德标准。他们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盲从性。

孩子们经常会有一些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喜欢叫别人外号,见到残疾人会上前围观,看到别人倒霉会加以嘲笑等。孩子这样做,有时就是因为好奇,有时就是因为好玩儿盲目地模仿。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会伤害到别人。

所以,此时如果家长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就会导致孩子不知道如何礼貌待人,特别是如果家长自己都不礼貌,那孩子就更不懂礼貌了。

礼貌是对他人的尊重,也能提醒别人尊重自己。学会礼貌地待人接物会让孩子活得更幸福,走得更长远。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进行道德教育,使自己成为懂礼仪,有教养的家长。教导孩子礼貌待人,家长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

一、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要求孩子懂礼貌,自己就先要礼貌地待人。家长经常向孩子示范礼貌的言行,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家长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使用文明的语言,在家庭中不要将粗话、脏话,家人之间多使用礼貌用语,说话要和气。这样,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养成讲礼貌的习惯。

二、利用情境对孩子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利用家里来客人的时机引导孩子礼貌待人。当孩子在接待客人时没有运用礼貌用语,家长不要在外人面前指责孩子,因为批评和指责往往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和不服心理,而且这种做法本身也是不礼貌的。

最好的方法是在客人离去后,把孩子叫到身边,温和地说:“妈妈发现你对刘叔叔讲话时,没有用礼貌用语,这是不对的。当叔叔送礼物给你的时候,你应该说'谢谢叔叔’,你说是不是?”这样,家长通过在事后提醒、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礼貌地待人接物。

三、不要强迫孩子讲礼貌

现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在孩子没有讲礼貌的时候总会强迫孩子讲礼貌,比如有客人来家里,孩子躲在房间里不出来,不与客人打招呼,家长却非得把孩子拉出来跟客人问好,结果,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事实上,家长这种强追的行为本身就是不礼貌的。

孩子不愿意与人打招呼必然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从小就很害羞;认为客人是家长的客人,与自己没关系;或者正在做作业,一时忘记了打招呼……这时候,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去跟客人打招呼。

如果孩子实在不想打招呼,家长不应该强迫孩子,应该在事后告诉孩子:“与人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礼貌,你去别人家里时也希望受到别人的热情招待呀!”这样,让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他的礼貌举止才会是发自内心的。

四、要及时鼓励孩子的礼貌言行

家长看到孩子的礼貌言行后,要及时地给予鼓励。我们可以在每次孩子做客或待客后,对他的表现做一个小结,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哪些言行是有礼貌的,哪些言行还需要改进。这样,孩子对礼貌的认识会更加具体、明确。

同时,家长要结合具体情境,让孩子知道礼貌不只是一种形式,礼貌可以使自己和别人都愉快。有时,孩子的礼貌言行也许会受到不礼貌的待遇,家长也要和他一起分析其中的原因,让他坚信,礼貌是对他人的尊重,也能提醒别人尊重自己,有礼貌的人永远受欢迎。

《人民日报》总结了40条教养礼仪,供所有父母参考,照着做,就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1. 见面先打招呼
  2. 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
  3. 说话要有礼貌用语
  4. 不随便翻动别人的东西
  5. 不随意插队
  6.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工作
  7.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8.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活动
  9.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休息
  10.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用餐
  11.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阅读
  12.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思考
  13.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创作
  14.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表演
  15.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演讲
  16.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报告
  17.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会议
  18.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讨论
  19.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辩论
  20.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判
  21.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面试
  22.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考试
  23.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比赛
  24.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训练
  25.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练习
  26.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实验
  27.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观测
  28.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观测
  29.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观测
  30.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观测
  31.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观测
  32.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观测
  33.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观测
  34.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观测
  35.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观测
  36.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观测
  37.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观测
  38.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观测
  39.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观测
  40.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观测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养。”

刻在骨子里的教养,是父母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