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止嗝绝招:5个穴位+3种疗法,让你不再尴尬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止嗝绝招:5个穴位+3种疗法,让你不再尴尬

引用
腾讯
5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06A01UFH00
2.
https://www.sohu.com/a/770745364_121737551
3.
https://www.tjzyefy.com/system/2024/07/15/030143568.shtml
4.
http://www.ynyxyjzyy.com/jkzs/702.html
5.
http://liin520.com/uncategorized/%E6%8C%89%E5%A3%93%E4%B8%89%E7%A9%B4%E4%BD%8D-%E5%88%B6%E4%BC%8F%E6%89%93%E5%97%9D/

打嗝这种事,说来就来,想走却走不了,简直比闹钟还准时,比蚊子还烦人。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嗝,就能让你在公共场合尴尬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别急,今天就来教你几招中医绝技,让你从此告别“嗝”外惊喜。

01

打嗝,中医怎么说?

在中医的世界里,打嗝被称为“呃逆”。古人认为,呃逆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简单来说,就是胃里的气不听话,非要往上跑,跑到喉咙口就发出了“嗝”的声音。这种现象在《本草纲目》里被生动地描述为:“其气自脐下冲上,作呃呃声。”

02

几个简单穴位,轻松止嗝

内关穴:止吐第一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被誉为“止吐第一穴”。它位于前臂掌侧,手掌后第一横纹上2寸,在前臂中间两筋之间。当你打嗝时,适当掐按此穴,可以调节气机,降逆胃气,从而止嗝。

足三里:胃腑的下合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按揉此穴可降胃气、止呃逆,以按揉处有酸胀痛、发热感觉为佳。另外,也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穴,灸至局部皮肤微微发红。

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皆可疗

中脘穴归属任脉,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四寸。这个穴位健脾和胃,升清降浊,是治疗胃部疾病的要穴。打嗝时可揉按此穴,以宽中理气降逆。

合谷穴:孕妇慎用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该穴能清泄邪热,通调腑气,可有效调节胃肠功能。但要注意,孕妇慎用此穴,因为它可能导致子宫收缩。

膻中穴:调气要穴

膻中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横平第4肋间隙。该穴能宽胸利膈,降逆化痰,是调气的要穴。按揉的同时做深呼吸,效果更佳。

03

不同类型的打嗝,对症下药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同原因引起的打嗝,治疗方法也不同。

  • 胃火上逆:表现为打嗝声音洪亮,伴有口臭、便秘等症状。可以采用刮痧疗法,重点刮拭天突、膈俞等穴位。

  • 胃中寒冷:打嗝声音低弱,伴有胃部冷痛。适合用艾灸疗法,重点灸中脘、气海等穴位。

  • 气机郁滞:打嗝伴有胸闷、叹息。可以采用拔罐疗法,重点在大椎、膈俞等穴位。

  • 脾胃阳虚:打嗝绵绵不绝,声音低弱。适合用艾灸和拔罐结合,重点在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04

小心,有些打嗝需要看医生!

虽然中医有很多止嗝妙招,但并不是所有打嗝都能自己解决。如果打嗝持续超过48小时,或者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那就要赶紧去医院了。因为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比如脑血管病变、消化道疾病等。

记住,打嗝虽然常见,但也要科学对待。下次再遇到“嗝神”附体,不妨试试这些中医小绝招,轻松摆脱尴尬。但千万别忘了,如果情况严重,还是要及时就医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