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懂这本爱的“圣经”,成为会爱之人
《爱的艺术》:读懂这本爱的“圣经”,成为会爱之人
不成熟的爱是因为我需要所以我爱,而成熟的爱则是因为我爱所以我需要。
—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于1956年出版的一部关于爱情理论的专著,被誉为爱情理论的奠基之作。在这本书中,弗洛姆深入探讨了爱的本质、现代爱情的困境以及如何培养成熟的爱。以下是书中最有启发性的三个核心观点:
现代爱情的三大误区
弗洛姆指出,现代人对爱存在以下三个典型误区:
将爱等同于被爱:现代人过于关注如何获得他人的爱,而忽视了爱的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尤为明显,人们通过追求成就、财富、外貌等方式来获得“被爱”的条件,但往往事与愿违。
将爱的问题归结为选择对象的问题:许多人认为,找到一个“对”的人就能获得幸福,一旦感情出现问题,就归咎于选错了对象。这种观点忽略了爱是一种能力,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
将激情之爱误认为是永恒之爱:很多人将热恋期的激情之爱等同于持久之爱,却忽视了真正的爱需要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付出才能维系。
爱的三大启示
针对上述误区,弗洛姆提出了以下三个重要观点:
成熟之爱与不成熟之爱的区别: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成熟的爱是一种给予而非索取,它建立在对对方的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之上。
自爱与自私的关系:弗洛姆颠覆了传统观念,指出自爱不是自私,而是爱他人的基础。真正的自爱源于爱的能力,包括保护、尊重、责任和了解。缺乏自爱的人往往表现为自私和自恋,因为他们内心缺少生命力,只能通过索取来填补内心的空洞。
无条件的母爱与有条件的父爱的平衡: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给予,而父爱强调规范和条件。理想的情况是两种爱的平衡,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同时具备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
总结
《爱的艺术》不仅是一本关于爱情的理论著作,更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培养爱的能力的实用指南。正如弗洛姆所说,爱是一种信仰,需要我们的专心致志、耐心和勇于试错的勇气。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懂爱会爱之人。
愿这本书成为你的枕边书,在践行这本书的过程中真正成为懂爱会爱之人,并且能够勇敢地和你爱人说,“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通过爱你,我更爱这个世界,也更爱我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