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巨型袋鼠竟像恐龙一样走路
史前巨型袋鼠竟像恐龙一样走路
史前巨型袋鼠竟像恐龙一样走路
袋鼠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靠着强壮的后肢跳跃的,其跳跃速度甚至超过了许多四肢奔跑的动物。古生物学家在研究一种史前巨型袋鼠的时候,却认为这个大家伙没有能力跳跃,那它又是如何运动的呢?
图注:巨型短面袋鼠与人类的体型对比
巨型短面袋鼠(Procoptodon)是一种生活在更新世澳大利亚的巨大有袋类动物,它的体型比今天最大的袋鼠——红大袋鼠还要大,体重超过200千克,正常站立的高度足有2米,当踮起脚尖的时候,抬起的爪子甚至能够抓住4米高度的枝叶。
图注:跳跃前进的巨型短面袋鼠
图注:两足行走的巨型短面袋鼠
在的一项研究中,古生物学家认为巨型短面袋鼠是无法跳跃的,因为它的后肢根本无法承受其重量。通过计算,古生物学家指出跳跃动物的极限重量在50至60千克,而巨型短面袋鼠的体重是这个极限值的四倍甚至更多,所以跳跃的巨型短面袋鼠将面临肌腱撕裂的危险。
当古生物学家分析巨型短面袋鼠的髋关节和踝关节的时候,注意到关节适于承受扭转运动,一条腿可以短暂支撑全身的重量,这是双足行走的特征。与这些特征相匹配的是宽阔的臀部以及后肢,与其他袋鼠不同,巨型短面袋鼠的后肢上只剩下了一个脚趾,外观与马蹄非常相似。
图注:巨型短面袋鼠(上)与大红袋鼠(下)的骨骼对比
图注:双足奔跑躲避古巨蜥攻击的巨型短面袋鼠
随着研究的深入,古生物学家最终描绘出了既然不同的巨型短面袋鼠,它们的身体向前弓,前肢抬起来,身后的尾巴翘在空中,后肢则交替行走和奔跑,这种运动姿态与兽脚类恐龙非常相似。没想到尽管相距6600多万年,巨型短面袋鼠和兽脚类恐龙竟然演化出了非常相似的运动模式。
无法跳跃的巨型短面袋鼠,其运动能力肯定是要比跳跃大打折扣,所以遭遇危险的时候不能只靠速度逃脱,而对它构成最大威胁的是袋狮和古巨蜥这样的大型掠食者。巨型短面袋鼠最终于距今约45000年前灭绝,尽管有些证据表明它们可能一直生存至距今18000年前。巨型短面袋鼠灭绝的时间恰恰与人类来到澳洲的时间吻合,但是缺乏人类捕食的化石证据,而巨型短面袋鼠的两足步态是否在其灭绝过程中产生了影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图注:人类刚抵达的澳洲是巨兽的世界
本文原文来自B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