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白云寺:明建古刹,佛韵孝风皆厚
新津白云寺:明建古刹,佛韵孝风皆厚
新津白云寺始建于明朝,历经600余年沧桑,寺内建筑布局严谨,佛像庄严,砖雕艺术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新津白云寺始建于明太祖三年(公元 1371年),历史悠久。寺内有山门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山顶9.9 米阿弥陀佛金身像与寺内7 米净瓶观音铜像庄严肃穆,其砖雕艺术与二十四孝结合,文化底蕴深厚。
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佛教寺院内的第一重殿,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背面供奉韦驮天尊,因此得名。
韦陀菩萨,持宝杵,乃四天王三十二将之首,常威立四大天王殿近出口处。
走出天王殿,可见两侧仿古建筑“钟鼓楼”,东为钟楼,西为鼓楼。
作为寺庙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是进行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即正殿,也称大殿。
玉佛宝殿内的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居中央,其智圆满,觉行圆满,统摄法界;文殊菩萨居左,手持智慧之剑,能断一切烦恼,象征大智;普贤菩萨在右,身骑六牙白象,表大行愿力,广度众生。
白云寺大雄宝殿上彩画精美,覆于梁柱墙壁。为原本略显单调的木质结构披上了一层华丽无比的外衣,让梁柱仿佛有了灵动的生命力。
彩画是于木构表面涂绘的色彩装饰画。油漆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春秋谷梁传·庄公二十三年》:“秋,丹桓宫楹。礼,天子诸侯黝垩,大夫仓,士黈(tǒu)。丹楹,非礼也。”这段文字说明当时柱子上已涂有颜色,并有了等级的差别。
上文选自《中国古建筑技术文献》
油漆彩画的作用有四:一是保护木构架,二是装饰美化建筑构件,三是体现建筑的等级,四是在宗教建筑中,彩画还通过不同的绘画主题来教化世人,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上文选自《中国古建筑技术文献》
新津白云寺将砖雕艺术和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相结合,用极富民俗趣味的彩色砖雕,呈现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二十四孝》。
白云寺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位于山顶的阿弥陀佛金身造像和净瓶观音铜像。这两座佛像高达9.9米和7米,错落有致,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