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多措并举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任务的加重,教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重负担。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已就提升教师幸福指数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开展行动。2024 年 2 月,牛津大学福祉研究中心(Wellbeing Research Centre)和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IBO)合作完成《教师幸福感》报告(Wellbeing for Schoolteachers,以下简称“报告”),探讨了教师幸福感及相关概念的定义、驱动因素和干预措施。
个体层面提升教师幸福感
从个体层面提升教师幸福感,即针对特定活动领域采取定制化的方法,旨在激发教师作为积极行动者的角色。报告介绍了当前各国所采取的主要方式,包括应用正念干预和积极心理学、增强体育锻炼、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以及采用多模式提升策略。
运用正念干预和积极心理学
报告指出,在提升教师幸福感指数的举措中,将积极心理学和正念干预相结合是一种高效的策略,有利于教师鼓励自我进行积极调节、缓解消极情绪。正念干预强调对当下体验的感受和接纳;而积极心理学则通过关注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报告通过梳理各国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正念培养的策略,可参考以下三大举措。
1. 压力管理和放松技巧(Stress Management andRelaxation Techniques,SMART)
通过多种途径鼓励教师正念,例如开展冥想和集体会议,提供相关资源和机会,分享如何有效地运用同理心以及如何处理冲突的策略等,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压力,在日常工作中保持内心平静。具体来讲,冥想被广泛应用于帮助教师放松身心和集中注意力,通过定期的冥想练习,教师可以学会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集体会议就“如何更好地运用同理心”主题供教师分享和讨论,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中同理心的重要性,加强教师在教育中的敏感性和响应能力,从而进一步加深与学生的联系。此外,报告指出,SMART 鼓励教师去理解和感受学生的情绪和需要,以便能够更加贴心和有效地指导学生,同时就如何处理冲突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技巧,帮助教师识别和处理潜在的冲突,以促进教育环境的和谐与稳定。报告引用了教育心理学教授罗瑟 • 罗伯特(Robert W. Roeser)的研究,指出 SMART 训练效果显著。参加 SMART 训练的教师在随访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幸福感,自我报告中的压力和焦虑得分显著下降,而个人成长、同理心和宽恕心方面的得分有所增加,且自我同情程度显著高于未参加 SMART 训练的教师。
2. 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Reduction,MBSR)
正念减压疗法是以正念为基础的、结构化的心理训练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尤其能有效降低教师的压力感及职业倦怠感,减轻教师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主观幸福感,保持身心健康。正念减压疗法通常采取团体训练课程的形式,要求教师在 8 周内每周完成 2.5 小时的课程学习以及 7 小时的正念练习,练习包括引导式身体放松训练、坐式冥想、正念瑜伽等。引导式身体放松训练是带领练习者将注意力从脚趾向头顶逐步转移,在整个过程中不带任何主观判断,只是认真感受身体每个部位的体验,同时练习过程中要保持呼吸的稳定并完全放松身心;坐式冥想关注呼吸练习,同时对脑中的事件和想法进行客观的识别和分析;正念瑜伽则是帮助练习者在瑜伽的拉伸动作中体验身体的感受。另外,正念减压疗法不仅限于课程学习时间,还鼓励教师在个人闲暇时间继续实践。报告认为,正念减压疗法是一种成功的心理干预方法,与未接受正念减压疗法的对照组相比,参加正念减压疗法的教师明显减轻了其心理困扰和情绪疲惫,而在正念、自我同情、个人成就感、课堂组织和注意力等方面则有了明显的提升。不仅如此,参加正念减压疗法的教师的自我情感调节能力、自我同情能力、睡眠质量和正念指数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3. 在教育中培养意识和韧性(Cultivating Awarenessand Resilience in Education,CARE)
CARE 项目通过对教师进行系统化培训,从两天的培训课程逐步进阶到七天的住宅静修,帮助教师学会如何更有效地自我调节和监控情绪,确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报告发现,CARE 项目对教师调查量表中的幸福感指标均有正向的影响,如产生自主支持倾向、抑制负面情绪、提高自我效能和改善在校表现分数,93% 的 CARE教师参与者对该项目表示满意,他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自我对压力的身心反应,更加了解自己的真实状态。
增强体育锻炼
在日常生活中,体育锻炼不仅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还是教师们缓解工作压力、提升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报告提到了芬兰的一项针对教师群体的研究,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在闲暇时间增加体育锻炼的多重益处,包括改善身心健康、显著提升工作满意度、有效减轻职业压力、降低缺勤率等,这项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瑜伽课程是教师群体通过特定体育活动改善身心健康的一个典型例子,在基于正念的社区学习方法(Community Approach to Learning Mindfully,CALM)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日常的瑜伽练习、体育锻炼以及呼吸和冥想练习。报告引用了哈里斯 • 亚历克西斯(Alexis R. Harris)等人进行的一项针对 64 名中学教师参与者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参加 CALM 的教师在痛苦耐受力和积极情绪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其正念观察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教师。另一项针对小学教师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教师在参与 CALM 前后,其幸福感和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说明,瑜伽课程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教师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报告强调,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对于提升教师凝聚力、有效管理工作量、平衡工作任务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具有显著效果。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旨在支持教育工作者提升知识技能和实践水平,帮助其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步。在教学领域,专业发展是一个旨在改善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升其教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成功与否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计划实施者的权威、计划的持续时间以及实施的内容和强度,因此不同地域、不同学段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差异很大。澳大利亚对此展开了一项以 63 名幼儿教师为对象的研究,报告引用了该研究结果并证明,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能够积极作用于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各种因素,进而对学生的学业表现产生正面影响,是提升教师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毋庸置疑,学校应当将尊重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重点事项,提升教师幸福感。
采用多模式提升策略
报告指出,采用多模式提升策略是指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提升教师幸福指数,“成就者韧性课程”(Achiever Resilience Curriculum,ARC)是这一策略的典型示范。“ACHIEVER”代表该课程所涵盖的多样化提升教师幸福感的策略。具体而言,A 表示通过正念提高认知和增强能力;C 表示主动选择关注积极的一面并践行感恩;H 则为帮助他人;I 提倡将消极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更积极的思维方式;E 表示加强锻炼、饮食和睡眠;V 强调个人持有的积极价值观;E 意味着建立教师所需的社会支持体系;R 指通过放松和娱乐来获得奖励。报告认为 ARC 已被证实可以显著减少教师的压力、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并有意愿实施教学变革。
系统层面提升教师幸福感
报告指出,从系统层面提升教师幸福感被视为一种超越个人层面的综合性策略,涵盖“组织调控”(Organizational Approach,OA)和“全校调控”(WholeSchool Approach,WSA)两方面,这些策略强调了学校管理制度、高层决策者等对于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影响。
组织调控
组织调控旨在通过改变一些组织内部的规则、制度、流程等,更好地支持教师的工作、提高其自主性、增强其工作动力。研究者认为,这是改善教师福祉最可持续和最有效的方法。从组织系统层面来讲,为教师提供策略性支持以及在教学或课程计划中纳入校际反馈,对提升教师幸福感具有重要价值,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幸福感和教学效率。此外,报告发现,当学校赋予教师更多自主权,给予教师更多发言权,调动其参与学校事务决策的积极性时,教师便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获得职业成就感,进而获得职业幸福感。因此,提升教师幸福感的关键在于学校系统建立与教师之间相互支持、信任的关系,创建给予教师充分关怀的平台,提供有效应对工作难点的策略。报告提到了“芝加哥教师进步计划”(ChicagoTeacher Advancement Program),该计划通过为表现出色的教师提供奖金,并鼓励教学人员之间建立指导与合作关系,进而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一激励计划实施三年中,教师保留率明显提高。
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也是组织调控的主要策略之一。报告表明,充满限制的工作环境会增加教师的压力,导致幸福感下降。因此,通过赋予教师充分的工作自主权、同事与领导的人文关怀、充分的专业发展机会等,有助于提高学校凝聚力、增加教师福祉和提升教学效率。
全校调控
全校调控考虑到了可能影响教师福祉的更广泛因素,如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价值观、学校管理方式、校园文化和指导政策。报告强调将教师置于整个学校系统中,要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就必须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综合考虑。首先,学校环境是教师工作的直接场所,其整洁程度、设施完备性、舒适度等都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体验和幸福感。其次,学校内部价值观也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只有强调包容、民主和尊重的学校,才能营造出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使教师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提升幸福感。再次,学校的管理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幸福感,施行公平、透明、高效的学校管理体系,才能确保教师的工作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激发工作热情。同时,良好的管理方式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促进专业成长,进一步提升幸福感。最后,学校氛围和人际关系也不容忽视,一个充满信任、支持和合作氛围的学校,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孤独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更容易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情感状态。报告引用的“全校积极行为促进活动”(SchoolWide Positive Behavioural Interventions, SWPB)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强调关注全校中不同利益相关者和不同目标的行为及结果,进行系统性变革以提高整个学校系统的生产力。如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根据学校内不同人群的需求,针对课程、教学法、学校环境等实施不同的促进措施,有效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