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亲述:自控力提升的黄金法则
李玫瑾教授亲述:自控力提升的黄金法则
在当今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自控力已成为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著名犯罪心理学家、青少年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基于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自控力培养方法。她指出,自控力的培养关键在于三个阶段:0-3岁的情感抚养、3-12岁的性格抚养和12-18岁的人格抚养。其中,3-12岁是培养自控力的黄金时期。
3-12岁:自控力培养的关键期
3岁:学会说“不”
李玫瑾教授强调,三岁时家长要学会对孩子说“不”。当孩子因为得不到手机或动画片而哭闹时,家长应该把孩子抱进卧室,一对一笑眯眯地看着孩子哭闹。直到孩子哭累了,再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道理:“如果妈妈想看手机,爸爸不给妈妈,妈妈就像你刚刚那样哭闹,好吗?你已经长大了,有什么需求可以说出来,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4岁:学会等待和自律
为了培养孩子的等待和自律能力,李玫瑾教授建议有计划地给孩子买玩具。选择一个轻松的周末,带孩子到商场挑选玩具。如果玩具超出预算,可以告诉孩子:“这玩具超出我们的计划,你知道爸爸妈妈每天为什么去上班吗?30天才发一次工资,家里买所有东西都需要计划,你这个玩具要120元,但是按照妈妈的预算计划,我们只能买100元的玩具。如果今天买回家,我们下星期的菜钱就没有了。”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计划性,又能教会他们理解父母的不易。
5岁:学会自我管理
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巧克力诱惑”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准备一份孩子最喜欢的零食,比如巧克力,设计一个游戏:把巧克力分成三份,拿出其中的两份对孩子说:“宝宝,这两份巧克力都给你,你可以自主管理。如果你能做到今天吃一份,明天吃另外一份,那么明天妈妈再额外奖励你一份。”通过这样的诱惑训练,孩子能逐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6岁:培养专注力
李玫瑾教授建议,从三岁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可以让孩子坐在书桌前安静做一件事情,比如拼图或绘画。三岁时坚持10分钟完成一幅画,四岁时每次坚持20分钟,等孩子六岁上学后,就能在3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集中注意力。
7-12岁:持续强化
在7-12岁期间,需要持续强化前面培养的自控力。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兴趣班等方式,让孩子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力。同时,家长要保持一致性,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轻易妥协,否则之前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
其他专家观点:自控力如同肌肉,需要锻炼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和压力抗衡的心理学》一书中提出,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增强。她建议通过冥想、运动和合理规划来提升自控力。这些方法与李玫瑾教授的观点相辅相成,进一步证实了自控力是可以培养的。
总结:自控力培养的关键要点
- 把握关键期:3-12岁是自控力培养的黄金期
-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要求
- 一致性:家长要保持一致,不能轻易妥协
- 正面激励:多用奖励,少用惩罚
- 身体力行: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自控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智慧。但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能拥有良好的自控力,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