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端木蕻良与老舍的青岛沦陷记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端木蕻良与老舍的青岛沦陷记忆

引用
腾讯
10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07A0603J00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698233
3.
https://www.sohu.com/a/798222607_121921560
4.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1A09A6V00
5.
https://www.sohu.com/a/768020193_121218495
6.
https://news.gmw.cn/2024-11/01/content_37650534.htm
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6/c404030-40203281.html
8.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5/c404063-40292451.html
9.
https://m.krzzjn.com/show-2923-138815.html
10.
https://m.qidian.com/ask/tlwlwxaencl

1937年至1938年间,端木蕻良和老舍分别通过散文《青岛之夜》和日记体书信《南来以前》,记录了青岛沦陷前的恐慌与混乱。端木蕻良在青岛居住的一个月里,见证了市民的逃离和日本兵的威胁,而老舍则在青岛度过了三年相对平静的日子,直到“七七”事变打破了这份宁静。两位作家的文字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动荡年代的真实面貌。

01

端木蕻良的《青岛之夜》:一座城市的恐慌

端木蕻良的《青岛之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青岛沦陷前夕的紧张气氛。他写道:“我到青岛那天是很容易记的,刚好是卢沟桥事变那天。从南方各大都市到那儿避暑的刚刚都快来全了,顶迟的几班也都在那几天懒懒地登路了。这又忙着回南,回到:汉口,牯岭,莫干山,上海。因为青岛的确是没有租界的……我到青岛的那天,也是青岛人士向外逃难的第一天……”

这段文字生动地展现了青岛市民在战争阴影下的恐慌与混乱。人们纷纷逃离这个即将成为战场的城市,而留下的居民则生活在极度的不安之中。端木蕻良还描述了日本兵在城市中的巡逻,以及市民对他们的恐惧:“日本兵在街上巡逻,他们的刺刀在月光下闪烁,像是一群随时准备攻击的野兽。”

02

老舍的《南来以前》:平静生活中的不安

相比之下,老舍的《南来以前》则展现了一种不同的视角。他在青岛度过了相对平静的三年,直到“七七”事变后,青岛的局势开始紧张。老舍在书中写道:“青岛的夏天,海边的微风,山上的绿树,都是那么的宁静与美丽。但是,战争的阴影却渐渐逼近,我们开始听到远处的炮声,看到天空中的飞机。”

老舍的描述展现了战争来临前的平静与不安的矛盾。他既留恋青岛的美丽与宁静,又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动荡。这种矛盾的情感在他的文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03

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记忆

端木蕻良和老舍的作品不仅是个人的记忆,更是历史的见证。他们的文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动荡年代的真实面貌。端木蕻良的《青岛之夜》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恐慌与混乱,而老舍的《南来以前》则展现了战争前夕的平静与不安。这两部作品共同构成了青岛沦陷时期的历史记忆。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更能够感受到当时人们的情感与心境。这种历史记忆的传承,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