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被拘留,工资怎么算才公平?
职工被拘留,工资怎么算才公平?
职工被拘留期间,企业是否应该发放工资?劳动合同又该如何处理?这是许多企业和员工都关心的问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同性质的单位和不同类型的拘留,处理方式大不同。
法律规定:不同单位,不同待遇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根据《关于公务员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行政刑事处罚工资待遇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务员在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期间,只按本人原基本工资的75%计发生活费。如果最终无罪,减发的工资应当补发;如果被判有罪,从判决生效之日起取消原工资待遇。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理方式与公务员类似。根据《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行政刑事处罚工资待遇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也是按本人原基本工资的75%计发生活费。如果被判处管制、拘役或拘役被宣告缓刑期间,单位没有开除的,只是暂时停发工资待遇。
企业员工
企业员工的情况则相对灵活。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这里需要注意“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具体含义。根据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这仅指被人民检察院免于起诉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三十二条免予刑事处分的情况。
如果员工只是被行政拘留或刑事拘留,尚未被法院判决有罪,企业不能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山东省企业工资支付规定》第二十八条,劳动者被判处管制、拘役适用缓刑、有期徒刑适用缓刑,或者被假释、监外执行、取保候审期间,企业未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其工资。
企业操作风险点:三个案例揭示关键
案例一:以“被追究刑事责任”为由解除合同
林某因与他人发生冲突被行政拘留5日,公司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但行政拘留不属于刑事责任,公司因此被判违法解除,需支付赔偿金14000元。
案例二:以“旷工”为由解除合同
林某因涉嫌容留卖淫被刑事拘留28天,公司以其旷工和违反公德良俗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法院认为,被拘留属于客观原因无法上班,不能认定为旷工,公司解除合同缺乏依据,需支付赔偿金251940元。
案例三:依据公司规章制度解除合同
杜某因赌博被行政拘留3日,公司根据内部规章制度(员工被国家机关依法拘留或追究刑事责任的属严重违法违规,可解除劳动合同)与其解除合同。法院支持了公司的决定,认为符合法律规定。
结语:合法与人性化的平衡
企业处理员工被拘留问题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 区分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前者不属于刑事责任,不能轻易解除合同。
- 不能简单以“旷工”为由解除合同,因为被拘留属于不可抗力。
-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如果企业希望在员工被拘留时有解除合同的权利,需要提前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并确保员工知悉。
- 保持人性化处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考虑员工的实际困难,比如保留职位或发放基本生活费。
总之,企业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既要维护自身权益,也要尊重员工权利,做到合法合规的同时不失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