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访青白江三大古迹:绣川书院、陈氏宗祠与彭家珍专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访青白江三大古迹:绣川书院、陈氏宗祠与彭家珍专祠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4693989_120960901
2.
http://www.sc.xinhuanet.com/20240609/0383fc636bac4c7ea30c28cf76e790cd/c.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N7E7B00553JWX0.html
4.
http://www.nbd.com.cn/rss/toutiao/articles/2482712.html
5.
http://www.sc.xinhuanet.com/20241212/48e58fa710d34685863b21e6612d8c71/c.html
6.
https://www.nkbjx.com/cn_xc_news/news/getInfoToNews?clan_id=172&id=29502&position=web
7.
http://pjzjng.com/go-c10.htm
8.
http://www.pjzjng.com/go-a239.htm
9.
https://www.scsqw.cn/scdqs/sxdq/cds/qbjq
10.
https://www.guang-an.gov.cn/gasrmzfw/jfjx/pc/content/content_1762312932667215878.html
11.
https://mzj.cq.gov.cn/sy_218/bmdt/mzyw/202409/t20240911_13614586.html

青白江区,位于成都市东北部,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在这里,绣川书院、陈氏宗祠和彭家珍专祠三座历史建筑,如同三颗璀璨的明珠,见证了青白江的千年文脉。

01

绣川书院:千年学府育英才

绣川书院,因毗邻绣川河而得名,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年间。作为金堂县最早、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书院,绣川书院不仅是四川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县级书院,更是一所培育了无数英才的学府。

书院建筑布局严谨,古色古香的庭院、庄重的讲堂、静谧的书房,每一处都弥漫着浓厚的书卷气。这里曾培养出北宋理学大师谢湜、明代御史李佶、清代文史学家张晋生等名人,更值得一提的是,辛亥革命烈士彭家珍和现代诗人流沙河也曾在此求学。

绣川书院的教育理念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品德修养与学问并重。这种教育传统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也为今天的教育提供了宝贵借鉴。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其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02

陈氏宗祠:移民文化的见证

陈氏宗祠,原名“旭高祠”,始建于清乾隆时期(1741年),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宗祠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呈长方形平面布局,面阔45米,深60米。2006年,被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宗祠不仅是陈氏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更是“湖广填四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清初,由于战乱导致四川人口锐减,政府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陈氏家族便是从广东梅州迁入四川的移民之一。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家族血脉,还有中原地区的文化传统,为四川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3

彭家珍专祠:革命精神永流传

彭家珍大将军专祠,位于青白江区城厢镇公园路26号家珍公园内,是为纪念辛亥革命著名英烈彭家珍而建的纪念馆。彭家珍(1888—1912),字席儒,四川金堂县人。1912年1月26日,在辛亥革命紧要关头,他炸死清王朝顽固派宗社党首领良弼而以身殉国,为加速清王朝的崩溃、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促进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彭家珍的壮举得到了孙中山的高度评价,称其“我老彭收功弹丸”,并追赠他为陆军大将军。1938年,由时任国民党四川省主席张群捐赠银币3000元,金堂县士绅筹款7000元,暂建彭家珍大将军专祠。经过多次扩建,现占地面积20余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三座古迹,不仅是青白江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见证了青白江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在当今社会,这些古迹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和启迪作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