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数字化转型“四座大山”:如何翻?怎样赢?
车企数字化转型“四座大山”:如何翻?怎样赢?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汽车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提速。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汽车行业全面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未来获得竞争力的源泉。
数字化转型面临四大挑战
伴随着数字技术带来的颠覆性革新,汽车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重构,若不想被市场淘汰,进行数字化转型成为决定车企未来存亡的关键。但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涉及到方方面面,想要转型成功并非易事。目前车企在数智化转型方面主要面临四大挑战。
一是汽车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不够强。当前,工业互联网行业已从平台建设走向应用阶段,市场层面一定程度出现了供给热、需求冷、落地难的现状,很多汽车制造企业迫于生存压力,转型意愿不强、使用积极性不高,制约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二是汽车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氛围不够浓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方式、路径及成果了解不足,缺乏转型动力,导致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是数字化转型成熟经验尚未充分复制利用。工业互联网在部分工业领域已取得实际应用成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如忽米科技为重庆汽摩链主企业宗申动力建设“一链一网一平台”,已形成九大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积累了丰富应用经验,但这些经验并未广泛复制到其他如汽车制造行业企业,也没有推广到其他区域。
四是汽车行业数字化人才不足。数字化转型涉及到众多高新技术,如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治理、物联网等,对车企而言,人才需求多要求高,需要一专多能,当前汽车行业懂制造业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严重不足。
与此同时,车企在实际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需注意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标准和互操作性、网络安全和可靠性等问题。此外,汽车行业还需要加强与IT和互联网行业的合作,以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车企转型的基本方法论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有清晰的目标、选择针对性的策略才能顺利推动,制胜于未来。基于40余年的制造业的深度理解,早已形成了一套可实际落地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
针对汽车行业,认为汽车产业链进行数智化转型升级,应遵循总体规划、自下而上、分级构建、先内后外、优化集成的基本方法论。
数字化转型第一步,先诊后治。进行数字化转型首先应该优先引入具有深厚实力和实践经验的项目咨询团队,由企业一把手亲自挂帅围绕企业实际业务需求,建立统一的数字化转型目标,开展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实现“先诊后治”。
数字化转型第二步,分级构建。数智化转型升级期间,车企要着眼从小单元到大单元的逐级构建,把工业企业的常用场景分为了产线级、车间级、企业级三大场景,产线级偏重生产过程优化,车间级偏重人、机、料、法、环、测整体治理,企业级则偏重管理决策。从产线入手,到车间最后再到企业整体,需要一套完善细致的总体规划。
数字化转型第三步,由内向外。当企业数字化建设到了一定阶段,企业需求要逐渐由内部转向外部,即增强供应链、产业链的领导地位,抢占行业话语权。
未来呈现三大趋势
当前,汽车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进行数字转型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生存发展的“必选题”。针对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智能制造、数字化供应链、个性化定制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在智能制造方面,优化资源配置。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业的新趋势,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生产将成为汽车制造的“标配”,充分优化各环节资源,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智能制造还将推动汽车行业企业与互联网、科技公司之间的跨界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制造生态圈。
在数字化供应链方面,柔性协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渗透,汽车供应链之间将实现柔性协同,实现供应链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与此同时,还可以实现实时监控、预测和调整,优化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工作,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在个性化定制方面,可选性丰富。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对车企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汽车行业以产定销时代已成过去,用户驱动制造模式成为车企转型的“必选项”。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定制汽车。而数字化技术将为汽车行业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和需求分析,帮助企业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