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纬民&钱德沛热议:高性能计算与AI的未来
郑纬民&钱德沛热议:高性能计算与AI的未来
2024年8月6日,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国际论坛(HACI)在深圳召开。会上,清华大学郑纬民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钱德沛院士分别就高性能计算(HPC)与人工智能(AI)的融合发展发表了重要演讲,引发了业界对这一技术趋势的热烈讨论。
院士观点:HPC与AI深度融合是未来趋势
郑纬民院士在演讲中强调了“AI for Science”的重要性。他认为,AI与HPC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当前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更为科学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和效率。HPC将成为未来AI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
钱德沛院士则提出了HPC与AI融合的三个关键阶段:首先是“赋能AI(For AI)”,即利用强大算力来提升AI性能;其次是“借力AI(By AI)”,通过AI技术使计算系统更加智能和高效;最后是“融合AI(Being AI)”,使AI技术成为计算系统的核心和灵魂。这种多层次的融合将重塑计算科学、IT产业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格局。
HPC与AI融合的最新进展
随着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的计算能力往往无法满足大规模AI模型的训练要求,因此HPC与AI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高性能计算提供的强大计算能力,使得AI模型可以快速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而AI则能够通过智能算法,优化HPC的资源使用,提升计算效率。
在硬件层面,HPC与AI的融合依赖于强大的计算资源,包括高性能处理器(如GPU、TPU和专用加速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和高速网络连接。许多硬件设计还特别针对AI的特点进行优化,例如支持半精度浮点运算和低延迟的数据传输。
在软件层面,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分布式计算工具(如MPI和Spark),以及资源管理和调度系统为复杂的计算任务提供了良好的软件支持。近年来,AI优化算法在HPC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混合精度计算和并行化方法,使计算速度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在应用层面,HPC和AI的融合正在推动诸多领域的创新。从科学研究到工业制造,再到金融和医疗等领域,AI增强了HPC的应用范围。例如,在气象模拟、基因组分析和自动驾驶研究中,AI的深度学习能力显著提升了HPC的计算效率和预测精度。
AI for Science:开启科研新范式
谷歌DeepMind最新发布的《发现的新黄金时代:抓住AI for Science的机遇》报告,展现了AI如何革新科学研究的广阔蓝图。AI正在改变科学家消化和交流知识的方式,提高了知识获取和利用的效率。科学家们借助AI助手可在短短一天内从20万篇论文中提取研究所需的数据,不仅节省了时间,更重塑了研究者“阅读”和“写作”的方式。
在数据处理方面,AI助力大型科学数据集生成、提取和注释。从土壤、深海和大气到非正规经济,大多数自然和社会科学都长期缺乏科学数据。借助AI工具可使现有数据收集更加准确,如AI可减少DNA测序数据的噪音和误差。科学家利用大语言模型还可提取隐藏在科学出版物、档案等资源中的非结构化数据,使其转化为结构化的科学数据集。
AI还极大加速了科学实验进程。例如,DeepMind的AlphaMissense模型能分析7100万种可能的基因变异,并预测哪些可能引发疾病。这种精准筛选极大缩短了科学实验的迭代周期,使得科学家能够集中资源攻克关键问题。此外,AI凭借强大的模拟能力,用“虚拟实验室”的方式,为科学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助力科学家去探索物理实验尚无法达到的边界。
在复杂系统建模方面,AI展现出独特优势。从气候预测到经济行为,从生态系统到基因网络,这些复杂系统中交织的变量与动态的交互令传统方法望而却步。而AI凭借其对海量数据的学习能力,可准确地对这些复杂系统进行建模。例如,DeepMind推出的AI天气预测模型,在精确性和计算速度上远超传统数值方法,其预测跨度达到10天以上。
展望未来:重塑科技发展新格局
HPC与AI的深度融合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计算时代。这种融合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更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从材料科学到生物医药,从气候变化到宇宙探索,HPC与AI的结合正在推动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然而,这一融合过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如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计算效率,如何解决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如何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探索和解决。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HPC与AI的融合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正如钱德沛院士所说,这将重塑计算科学、IT产业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格局,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计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