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奈利酮:慢性肾病治疗的新选择
非奈利酮:慢性肾病治疗的新选择
非奈利酮(Finerenone)是一种新型的第三代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近年来在慢性肾病(CKD)治疗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多项大型研究(如FIDELIO研究、FIGARO研究及FIDELITY研究)证明,非奈利酮不仅具有显著的降尿蛋白和延缓肾损害效果,还能有效控制心衰,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尤其对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非奈利酮已被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显示出其在该领域的巨大潜力和临床价值。
作用机制
非奈利酮是一种潜在首创的非甾体、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能减少盐皮质激素受体(MR)过度激活的有害影响。它能够高选择性和强亲和力地阻断醛固酮对盐皮质激素受体(MR)的作用,进而降低血压、减轻心力负担。它还能抑制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延缓对肾脏结构和功能造成的损伤。
临床研究数据
基于非奈利酮3期临床研究Finerenone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获得的成功,2022年我国药监局批准非奈利酮上市,用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
近期召开的2024世界肾脏病学大会(WCN)上公布了一项非奈利酮真实世界研究,纳入了43例非糖尿病肾病中国患者,所有患者在现有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非奈利酮治疗。随访5个月后,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尿蛋白中位降低2.76g,较基线下降60.86%。
最近发表在《国际泌尿和肾脏病学》另一项研究也表明:在非糖尿病的慢性肾病患者中,非奈利酮同样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该研究共纳入16例患者,肾病病因包括IgA肾病(12.5%),膜性肾病(12.5%),多囊肾(6.3%),过敏性紫癜肾炎(6.3%),以及未明确病理类型。结果显示,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显著下降,在治疗后3个月进一步下降,中位降低200.41 mg/g(百分比降低44.52%)。
与螺内酯的比较
非奈利酮属于第三代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第一代是螺内酯。螺内酯对盐皮质激素受体的选择性较差,可与雄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结合,因此,患者会出现性激素的副作用,最常见的是男性乳房发育,这给一些患者带来较大的苦恼。而非奈利酮的受体选择特异性高于螺内酯,受体亲和力又更强,这些特性使得非奈利酮疗效更强的同时,又避免了性激素方面的不良反应。
安全性与副作用
非奈利酮最主要的副作用是高钾血症,但实际应用中血钾水平控制良好。在上述研究中,患者使用非奈利酮期间血钾水平保持在3.5~5.0 mmol/L范围内,只有轻微的波动,没有患者因高钾血症停药或住院。此外,非奈利酮对血压影响较小,在研究中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分别降低2.71和1.03mmHg,降压幅度很小。
临床价值与前景
非奈利酮的出现为慢性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对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其肾心双重保护作用已得到临床证实。目前,评估非奈利酮对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结局影响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FIND-CKD(NCT05047263)正在进行中,预计2026年2月完成,将进一步验证其在更广泛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非奈利酮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如血钾、血压等。同时,对于特定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使用需谨慎,应遵循医嘱和说明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