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后,如何安全滑冰?
北京冬奥会后,如何安全滑冰?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点燃了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也推动了我国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我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700亿元迅速扩张到2023年的89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然而,在享受滑冰带来的乐趣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选择安全的滑冰场地
选择合适的滑冰场地是保障安全的前提。建议选择有安全防护措施和管理人员的正规冰场,避免在“野冰”上滑行。根据相关规定,只有当冰层厚度达到15厘米以上,且之后一周气温持续保持在-8℃到1℃之间,不出现大风天气的条件下,冰场才能开放。户外人工湖、公园内湖等冰场,需持续半月以上低温,使湖面冰层厚度至少达10厘米到15厘米以上,才能保证滑冰者人身安全。
做好个人准备
热身运动
滑行前充分热身,防止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推荐在清晨7时至10时30分,下午3时至6时滑冰。即便冰层厚度达到安全标准,午间日照好时冰面也可能会融化,这就需要经营者在气温低时定期喷洒水,以增加冰面厚度。
穿戴护具
使用头盔、护膝、护腕等保护装备,减少摔倒时受伤的风险。选择合适的滑冰鞋,并且佩戴好头盔和护具,这样即使不小心摔倒,也能保护自己!
适宜的着装
选择保暖且透气的衣物,保持身体灵活。推荐穿着专业的滑冰服,既能保暖又不妨碍动作。
掌握自救技能
冷静应对落水
不慎落入水中时,不要慌张,尽量抓住冰缘并大声呼救。慌张只会让情况变糟,深呼吸,尽量控制情绪。
正确爬出水面
用双肘支撑身体,双脚打水,保持水平姿势慢慢靠近坚固冰面,然后翻滚上岸。在尝试爬上冰面时,要用力将身体推向冰面,避免身体重量压在单个冰块上。
家长监护与教育
儿童滑冰时需成人陪伴,确保随时提供帮助。家长要教会孩子识别安全的冰面,避免在薄冰区域玩耍。同时,要教育孩子掌握基本的自救知识,如不慎落水时如何保持冷静、如何正确呼救等。
真实案例警示
2024年11月18日,吉林省白城市经济开发区滑冰馆屋顶发生部分塌落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暴露出滑冰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经初步调查,这是一起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公安机关已对涉嫌犯罪的6名责任人员刑事拘留。
安全无小事,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滑冰者,都应将安全放在首位,享受一个愉快而安心的滑冰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