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万历三大辅臣: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万历三大辅臣: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18820016_121695392
2.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913978/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1A01XQY00
4.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22879
5.
https://www.baike.com/wikiid/9071084164813316962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7%A5%9E%E5%AE%97
7.
http://m.3233.cn/n/hsr5-183435.html
8.
http://www.txzjng.com/a/zhanguandongtai/zhanguankuaixun/2024/0925/1175.html

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先后有三位重要的辅臣在他身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分别是:锐意改革的张居正、善于伪装的张四维和温和谦让的申时行。这三位首辅不仅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政治风格,也折射出明朝晚期政治生态的复杂性。

01

张居正:强势改革的铁腕首辅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湖北江陵人,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考中进士,初任编修,后迁右中允,领国子监司业。张居正学识渊博,精通经史,深得穆宗朱载垕的赏识。万历即位后,张居正成为辅政大臣之一,在慈圣皇太后的支持下,他一面为万历讲解经史,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治理国家。

张居正敏锐地发现了当时大明存在的五大积弊:宗室骄恣、庶官瘝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匮。万历元年(1573年),他针对这些问题,开始了全面改革。在政治上,张居正把“核吏治”当作“安民”、“治理”的前提,大刀阔斧整顿吏治,推出考成法,建立有效的考核考绩制度,同时加强监督,对实行不力、考核不佳的官员进行裁汰,以提升行政效率。史载虽“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张居正也称:“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在考成法的“威慑”下,大明官场一改此前的慵懒,变得高效起来,官员贪腐现象也逐渐减少。

在经济上,张居正适时推行一条鞭法,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万历六年(1578年)至八年(1580年),张居正对“天下田亩通行丈量”,重新丈量土地,对被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户口重新加以征税。但也正是这一项举措,使得张居正得罪了士绅阶层,导致其死后,遭到反噬,晚节不保。同时,张居正针对黄河经常性泛滥,造成黄河两岸民众流离失所的问题,张居正重用水利专家潘季训治理黄河,此后,一直到明朝灭亡,黄河安澜无事。

在军事上,张居正采取“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战略方针。一方面加大与草原的互市(贸易),减少战争。另一方面,选拔戚继光、谭纶、王崇古等名将镇守北方长城各重要关隘,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草原上的不臣之心,从而保障互市的正常进行。结合考成法,张居正还将“积钱谷、修险隘、练兵马、整器械、开屯田、理盐法、收塞马、散叛党”八事督课边臣,使得大明的边疆固若金汤,张居正执政时代以及张居正死后的二三十年间,大明边疆无事。

02

张四维:善于伪装的政坛“影帝”

张四维(1526-1585),字子维,号凤磐,山西运城市芮城人,明朝的第三十七位内阁首辅。他属于少年天才的类型,一路过关斩将通过大小科举考试,成功入仕为官。1575年,当时说一不二的首辅张居正请求增置阁臣,张四维得以入阁参预机务。入阁以后,他极力拥护张居正的所有改革措施,俨然成为了张首辅的铁杆支持者。

然而,张四维的这种支持却是一种精心设计的伪装。在张居正去世后,他迅速转变立场,开始清算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他为了沽名钓誉而不断起用被张居正罢免和流放的众多朝臣。这些反对派重新上任后,将矛头纷纷对准了张居正以及他的改革举措,使得明朝丧失了最后一次可以翻盘的机会。在张四维的怂恿下,张居正被进行反攻倒算,死后都不得安宁。甚至于,万历还差点把张老师挖出来进行鞭尸。

不过,张四维的首辅座位还没捂热呢,就上疏请辞了。因为!他老爹过世了,他得回家守制,直接便宜了后面排队的申时行,接任了首辅一职。三年后,眼见自己服丧期将满,可还没等到万历皇帝重新起用的旨意呢,张四维自个儿就挂了。基本上,张四维在任上没干多少实事,除了清理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在,他留给后世的,就只剩下了精湛的演技。

03

申时行:温和谦让的稳健首辅

申时行(1535-1614),字汝默,号瑶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由张居正推荐入阁,1583年接任首辅。与张居正的强势和张四维的善变不同,申时行以其温和谦让的处事风格著称。

申时行认为,一个人具有的阴阳两面完全是人之常情,这也就使得他在执政的时候能更理解更包容官员们的行为。他虽然提倡为人处世要有诚意,但他也能理解理想与现实势必有脱节,他也就更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比如,万历十五年,正好到每六年一次的京察之年。就是对全部的京官儿以及各地的巡抚进行大考核的年份。这一考核往往会导致人心惶惶,因为但凡考核出问题,这个官员的官位就不保了,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申时行的前任就在这一考核中刷掉了很多人,闹得人心惶惶。但是申时行不同于他的前任,他看重人事上的稳定,所以告诉京官儿不要慌。他这一届的考核也没有优化掉像吏部、翰林院等等这样高等机关中的任何一个人。

所以他的这一举动也是稳定了文官集团的情绪,稳住了人心,也稳定了自己首辅的地位,可以说为别人留条路的同时也为自己拓宽了道路。但是身居高位,身为首辅,申时行的以上这些所为,只能算作没有出错,称不上功德圆满。而他一生做官执政的最大功罪都要以万历年间的立储问题为始终。也就是国本之争。所谓国本之争就是立谁为太子的事。1586年初,也就是万历十四年,皇三子常洵出生,他是万历最宠爱的妃子郑贵妃所生,那因为是自己最爱的妃子生的孩子,所以万历就一心要立常洵为太子,但常洵不是长子,他上面还有长子常洛呢,常洛没犯法没出错,理应立常洛为太子,但是万历不干,那万历不立长子为太子,群臣也不让他立三皇子为太子,皇帝不听臣下的,臣下也不听皇帝的,这样双方陷入僵持达十年之久。

当然最终万历皇帝还是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违心立了长子常洛为太子,而这也就彻底伤了这位皇帝的心,他此后更不搭理群臣了,他要么消极怠政,要么跟群臣对抗,他在位48年,而有30年是怠政不上朝的,如果哪个职位有了空缺他也不再补官,就让那个职位空着,断绝了官员们晋升的抱负跟希望,那这也就伤害了文官的感情。而造成这一僵持局面的最大背锅侠,当时人归为申时行,他们认为申时行在任上的时候太温和、不作为,没有逼迫万历皇帝早做立储的决定,而且他作为皇帝的最高顾问,没有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去解决立储问题。

04

三位首辅的对比分析

从三位首辅的作为和结局来看,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政治智慧有着明显的差异:

  • 张居正:锐意改革,但过于自信,缺乏必要的妥协和包容,最终招致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死后被清算。
  • 张四维:善于伪装,政治手腕灵活,但缺乏远见和担当,主要忙于清算前任,没有太多政绩。
  • 申时行:温和谦让,注重稳定,但过于谨慎,未能有效解决关键问题,导致政局僵持。
05

历史启示

万历三大辅臣的故事,反映了明朝晚期政治生态的复杂性。它告诉我们:

  1. 改革需要智慧和勇气,但也要注意平衡各方利益,避免过度激化矛盾。
  2. 政治家的品格和能力至关重要,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懂得变通。
  3. 温和稳健的政策有助于社会稳定,但过度谨慎可能导致问题积累。

这段历史不仅是对个人品行和政治智慧的考验,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