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二监狱:一座现代化监狱的探索与实践
河南省第二监狱:一座现代化监狱的探索与实践
河南省第二监狱位于新乡市建设路64号,作为国家重要的刑罚执行机关,不仅承担着关押和改造罪犯的基本职能,更在教育改造、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成为一座现代化监狱的典范。
教育改造:从“心”开始
“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是一项‘心与心’的大置换,需要用民警的一颗‘热心’焐热罪犯对自己的‘寒心’,需要用民警的一片‘苦心’唤起罪犯踏实改造的‘信心’,需要用民警持之以恒的‘初心’消除罪犯对未来生活的‘灰心’。”这是一位监狱民警对教育改造罪犯工作的“独特”解释,更是监狱民警努力做好此项工作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全国监狱系统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构建“大安全”格局,守牢安全稳定底线,通过开展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帮助罪犯实现思想转变和行为矫正,降低罪犯再犯罪率,对社会的和谐与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创新教育模式
河南省第二监狱积极探索教育改造新模式,借鉴北京监狱系统的成功经验,创建了内视观想中心,形成标准化操作手册。内视观想与亲情帮教相结合,让罪犯在客观审视中产生羞愧感和改变意愿,有效激发其接受教育改造的主观动力。据统计,参加过内视观想改造项目的罪犯重新犯罪率显著降低。
多元化教育体系
监狱系统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将教育改造工作融入平安监狱、法治监狱、文明监狱建设中。河南省第二监狱建立了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包括:
- 思想教育:通过政治、法治、道德教育,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项目,近三年培训9万余人次,1.2万余人次获得职业技能证书。
- 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罪犯出入监心理测试和再犯罪危险性评估全覆盖,遵规守纪率保持在98%以上。
科技创新:打造绿色监狱
在新能源应用方面,河南省第二监狱走在了前列。以京能国际河南信阳罗山县监狱分布式光伏项目为例,该项目规划总装机规模3.2MW,实际并网发电2.5317MW,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均生产绿色电力约266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1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53吨。
这一创新不仅优化了监狱的能源结构,降低了运营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它为罪犯提供了接触新技术的机会,有助于其回归社会后的就业和生活。
社会价值:预防犯罪,促进和谐
监狱不仅是刑罚执行的场所,更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重要阵地。通过系统的教育改造,河南省第二监狱帮助罪犯重塑人生,降低再犯罪率,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统计,河南省监狱系统近3年来,罪犯遵规守纪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山东省监狱系统亲情帮教8600名罪犯、1.8万名罪犯亲属参加了亲情帮教活动;推动将罪犯职业教育纳入社会就业培训规划,年均开展职业培训1.2万人,符合条件的刑释人员实现职业培训全覆盖;对1.4万余名重点罪犯开展精准教育转化。
陕西省监狱连续9年保持安全稳定,重新犯罪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监教育覆盖率、重新犯罪可能性评估率和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衔接率均为100%。全省罪犯普法教育覆盖率100%,法律常识教育合格率97.7%。
河南省第二监狱通过不断创新和实践,不仅优化了监狱管理,更提升了罪犯改造质量,为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贡献了力量。这座位于新乡市的现代化监狱,正以其独特的探索和实践,书写着中国监狱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