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唐“诗仙”李白人生不同阶段的10首经典代表作:一起收藏学习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唐“诗仙”李白人生不同阶段的10首经典代表作:一起收藏学习吧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1055629860309899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思想深受黄老列庄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白一生经历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童年至青少年时期(5岁~25岁):读书学习与蜀中游历

李白自幼聪慧过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左右已有诗赋多首,并开始学习剑术,崇尚侠义。二十五岁前主要在四川生活,随父迁居江油,度过了较为安逸的少年时光。

青年时期(26岁~42岁):壮游与求仕

希望通过漫游结交名士,展示自己的才华,以求得引荐入仕。他游历了大江南北,结识了诸如孟浩然、元丹丘等名士,并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30岁时首次游历洛阳,之后多次往返各地,期间还迎娶了宰相许圉师的孙女。

中年时期(42岁~44岁):长安三年入仕

42岁时,李白因玉真公主的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在长安期间,他创作了《清平调》等诗作,但并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由于受到权贵排挤,两年后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

中年至晚年时期(44岁~55岁):再次游历与隐居

离开长安后,李白继续漫游四方,与杜甫等名士交游,并创作了《将进酒》等传世名篇。他还曾在庐山隐居,期间结识了道士吴筠,并与其有深厚的交情。在此期间,李白还迎娶了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

晚年时期(55岁~62岁):安史之乱与病逝

5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隐居庐山,密切关注时局。后因永王之乱被卷入政治漩涡,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回。晚年生活漂泊不定,寄人篱下,最终在当涂病逝,享年六十二岁。

早年天才

1、上李邕

李白〔唐代〕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首诗是李白在开元七年(公元719年)至开元九年(公元721年)间创作的。当时李白游历渝州(今重庆市)时,拜访了名满天下的大书法家李邕后所作。在诗中,李白以大鹏自喻,表现出自己的豪情壮志和非凡抱负。他通过描绘大鹏的雄奇形象和扶摇直上的气势,来抒发自己渴望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实现人生理想的愿望。同时,他也对那些轻视他的世俗小人进行了有力的回击,表达了自己不畏权贵、自信自负的态度。

辞亲远游

2、‌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此诗是李白在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时间大约在724年至726年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乘船远行,经过荆门山,进入楚国故地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长江出峡渡荆门的壮阔景象,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展现了李白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蹉跎岁月

3、玉真仙人词

李白〔唐代〕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此诗是李白于开元十八年(730年)游终南山时所作。这首诗是李白为了希望得到玉真公主的举荐而创作的,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手法,盛赞了玉真公主如仙人般的神仙生涯和行迹。玉真公主是修道之人,李白通过描绘她清晨鸣天鼓、驾龙乘电、行云无踪的神秘形象,表达了对道家仙境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充满神秘感和仙境气息,同时也反映了李白在政治上寻求举荐和认可的背景。

奉诏入京

4、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唐代〕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此诗是李白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所作。当时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于是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通过描绘丰收的景象、家庭的欢乐以及诗人自身的豪情壮志,展现了李白即将踏入仕途的喜悦与自信。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鲜明。

供奉翰林

5、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唐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组诗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约743或744年)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奉唐玄宗之命所作。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的情景,赞美了杨贵妃的美丽和与唐玄宗的欢愉。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比喻、拟人手法,将美色与花、月、云等自然景物相互映衬,展现了李白高超的艺术功力。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是李白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赐金放还

6、行路难·其一

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此诗是李白于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本欲一展宏图,却因权臣谗毁排挤,未能得到重用,反被“赐金放还”。诗中通过描绘金樽清酒、玉盘珍羞等奢华场景与诗人内心的苦闷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愤懑情绪,同时也展现了他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漫游四方

7、将进酒

李白〔唐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此诗是李白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所作。李白因权贵谗言被排挤出京,离开长安后在江淮一带游历,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聚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黄河之水奔流到海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壮志凌云的情怀,同时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全诗情感饱满强烈,句式灵活多变,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

安史入幕

08、永王东巡歌·其一

李白〔唐代〕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此诗是李白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所作。此诗的创作背景是永王李璘奉天子之命东巡,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加入永王幕府,希望能一展抱负。诗中描绘了永王东巡的盛况,以及李白对永王平定安史之乱、带来和平的期望。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遇赦返还

9、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重庆。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诗中描绘了诗人清晨辞别白帝城,乘船穿越峡江,回归江陵的旅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获赦后的愉悦心情。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气势磅礴,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豁达乐观的性格。

溘然病逝

10、临路歌

临终歌

李白〔唐代〕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临终歌》是李白的绝笔之作,创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此时李白已61岁,病重将逝。诗中,李白以大鹏自喻,回顾了自己一生的壮志未酬,虽曾振翅高飞,却在中途折翼,力所不济。但他坚信自己的遗风将激励万世,即便死后也游于扶桑,精神永存。诗末,李白感叹后世知音难觅,如同孔子见麒麟而泣,谁又能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全诗充满了深沉的惋惜与豪迈的气概,是李白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回顾,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