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乙肝疫苗接种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乙肝疫苗接种指南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2.57亿人携带乙肝病毒。乙肝可导致慢性肝炎,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众多预防措施中,接种乙肝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乙肝疫苗接种程序
目前,全球使用的乙肝疫苗均为重组蛋白疫苗,主要通过“0-1-6月”三剂次接种程序进行免疫。具体操作如下:
新生儿接种:第一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二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三剂在6月龄时接种。对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100国际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成人接种:对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成年人,也应按照“0-1-6月”程序接种三剂次。每剂次疫苗剂量通常为20μg。
特殊人群接种建议
高危人群: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受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双性恋者、有多个性伴侣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应优先接种乙肝疫苗。
孕妇:孕妇接种乙肝疫苗是安全的,但通常不常规推荐。对于HBsAg阳性的孕妇,其新生儿需要按照上述程序接种疫苗和HBIG。
接种注意事项
接种前检查:接种前应检查乙肝病毒学标记物。如果已经感染乙肝病毒或体内已有保护性抗体,则无需接种。
接种后护理:接种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注射部位三天内避免大力擦洗,以防感染。
效果评估:完成三剂次接种后1-3个月,应到医院检查保护性抗体(抗-HBs)水平。如果抗-HBs水平低于10mIU/ml,可能需要再次接种。
全球乙肝防控进展
自1982年第一支乙肝疫苗问世以来,全球乙肝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3年实现免费接种。以福建省为例,通过持续的疫苗接种策略,已将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1%以下,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提出的目标。
然而,全球乙肝防控仍面临诸多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继续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高危人群的接种率,同时加强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检测和治疗。
总之,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感染的关键措施。通过科学的接种程序和持续的公共卫生努力,我们有望最终消除乙肝这一重大传染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