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旅游打卡圣地:卧龙岗、武侯祠、汉画馆
南阳旅游打卡圣地:卧龙岗、武侯祠、汉画馆
南阳,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城市,以其独特的三国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迹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卧龙岗、武侯祠和汉画馆三颗璀璨明珠,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价值,成为南阳旅游的必打卡圣地。
卧龙岗:三国文化的发源地
卧龙岗,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城区西南,北连麒麟岗,南濒白河,三里河、十二里河沿岗体两侧缓缓南行,在“龙首”处注入白河,山水相依。相传这里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隐居地,也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被誉为“天下第一岗”。
卧龙岗文化园规划占地2000亩,以卧龙岗、武侯祠、汉画馆及其周边1平方千米区域为重点,以“一人一岗一馆一祠”为核心,即诸葛亮、卧龙岗、南阳市汉画馆和武侯祠。这里不仅有古脉长存的武侯祠、草庐、汉画,还有绵延数百年的书院文化,是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为一体的躬耕纪念地。
武侯祠:三国文化的祭祀圣地
武侯祠,作为卧龙岗上的重要建筑群,始建于魏晋时期,历经近1800年的沧桑。它不仅是纪念诸葛亮的重要场所,更是三国文化的祭祀圣地。武侯祠坐西向东偏南,占地15.3万平方米,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
祠前的“千古人龙”石牌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楼式,通体布满雕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石牌坊高耸门外,望柱冲天,在苍松翠柏映衬下,使武侯祠显得更加巍峨壮观。
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为歇山式建筑,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宁远楼是武侯祠后部的主体建筑,也是祠内最高建筑物,为重檐庑殿式建筑,流角飞檐,气势轩昂。楼正中塑有武侯诸葛亮抱膝长吟像。
值得一提的是,祠内保存着众多珍贵碑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手书的《出师表》。据碑跋记载,岳飞遇雨夜宿武侯祠,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其字如铁划银勾,似龙腾蛇舞,苍劲峭拔,潇洒俊秀,堪称书法一绝。
汉画馆:汉代文化的艺术宝库
南阳汉画馆,创建于1935年10月10日,是中国第一座汉代画像石刻专题博物馆,也是全国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汉画馆。馆内收藏的汉代画像石,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容,成为研究汉代社会、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被誉为“汉代百科全书”。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祠堂、石阙上的装饰石刻艺术,汉代民间艺人以石为地、以刀代笔,把他们的故事镌刻在石头上,作为建筑和装饰的材料,历经千年,一直留存到今天。这些画像石题材广泛,涵盖了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生产劳动、宴饮娱乐、风土民情、军事战争等。
其中,许阿瞿墓志铭画像石和《嫦娥奔月》汉石刻是汉画馆的镇馆之宝。许阿瞿墓志铭画像石出土于南阳,石上不仅有精美的画像,并有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有墓主人姓名与确切纪年的墓志铭。《嫦娥奔月》汉石刻则展示了汉代人对神话传说的诠释,2016年6月,该拓片搭载神舟九号飞船遨游太空后返回地面,完成了它的神奇之旅。
南阳汉画馆不仅是了解汉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更是感受汉代艺术魅力的绝佳去处。在这里,游客可以穿越时空,领略汉代先民们的生活智慧和艺术追求。
卧龙岗、武侯祠和汉画馆,这三颗文化明珠交相辉映,共同塑造出南阳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无论是三国文化的爱好者,还是汉代艺术的追寻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