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瑞美音乐节退票手续费引热议:演出市场退票机制亟待完善
柏瑞美音乐节退票手续费引热议:演出市场退票机制亟待完善
近日,柏瑞美第八届太湖湾音乐节的退票手续费政策引发热议。消费者韩先生在购买音乐节门票后,因买错城市申请退款时,被平台告知需扣除高达50%的手续费。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演出票务退票政策的诸多问题,也引发了公众对演出市场退票机制的广泛讨论。
退票手续费高达50%,消费者质疑退票规则合理性
今年4月18日,北京的韩先生在“银河左岸”抖音直播间购买了一张价值499元的“柏瑞美 第八届太湖湾音乐节”门票。下单后,他发现买错了城市,立即与平台票务客服沟通退款事宜。然而,客服表示根据退票规则,需要扣除50%的手续费,仅能申请20元的现金补偿。
韩先生对此表示不解:“在距离音乐节正式演出还有半个月的情况下,退票却需要扣除门票价格一半的手续费,这样的退票费梯次设置显然不合理。”
行业内退票政策混乱,消费者维权困难重重
调查发现,目前演出市场的退票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各大平台如大麦、猫眼、纷玩岛等,虽然在同一演唱会的退票规则上保持一致,但不同演出之间的手续费却差异巨大。有的音乐节退票手续费按时间段分为30%、50%两档,而有的演唱会则最高只收取20.6%的手续费。
更令人困惑的是,同一艺人在不同城市的演出退票规则也各不相同。例如,某乐团5月4日成都站演唱会的退票梯次为30%、40%,而5月18日郑州站则为30%、50%。这种不统一的退票标准引发了消费者的普遍质疑。
退票难的问题不仅体现在手续费高上,还表现在平台和主办方的推诿扯皮。消费者陈女士因骨折申请退票,提供了医疗证明和发票,但仍被大麦以“主办方不通过”为由拒绝。另一位施女士则因家人去世申请退票,即便上传了死亡证明,最终还是无法退票。
退票政策背后:主办方与平台的两难困境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业内人士指出,演出票务的退票政策确实存在合理性考量。演出票具有极强的时效性,退票对上座率和票房影响巨大。一位不愿具名的演出行业从业者表示:“退票难的问题由来已久。演出票一旦退票,如果无法二次销售,主办方将承担很大风险。此外,严格的退票限制还能有效遏制黄牛倒票现象。”
然而,这种做法显然忽视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23年中国演出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约四成消费者遭遇购票难、不能退转票等问题。在某互联网消费投诉平台上,以“大麦”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显示相关投诉共46729条,其中多以“不予退款”“高昂手续费”“霸王条款”为关键词。
法律法规滞后,行业标准亟待统一
目前,演出市场的退票机制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虽然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在2023年9月联合印发的通知中要求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但对“梯次退票收费标准”并未作出具体规定。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律师认为,演出门票不适用一般商品退票政策,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退票可能。他建议借鉴机票和酒店的退费机制,实行不同时间段的阶梯式退费模式。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勇则指出,演出购票“强实名”制度虽然遏制了黄牛乱象,但也可能引发退票纠纷。他建议在保障双方权益平衡的前提下,给予消费者一定的退票权利。
探索解决方案:建立更合理的退票机制
针对演出市场的退票困局,专家和业内人士提出了以下建议:
建立规范的转赠票制度:在阶梯式退票制度的基础上,允许有限制的转赠,以减少消费者损失。
明确“不可抗力因素”范围:对于因疾病、亲属去世等不可预见情况提出的退票申请,应予以特殊处理。
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参考机票、火车票的退票机制,设定合理的退票手续费比例。
开通人工退票渠道:便于消费者申诉,也让平台了解退票的真实原因。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保障观众合法权益,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演出市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消费环境。只有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行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和行业能够尽快出台统一的退票标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公平、合理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