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服用有讲究
中药汤剂服用有讲究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中常见的剂型,其服用方法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本文将从服药温度、剂量、时间以及服药食忌等方面,详细介绍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临床治疗作用。
一、中药汤剂服药温度
患者服用中药汤剂时,药液的温度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患者个人体质(寒热虚实),所患疾病的特性,来选择温服、热服或者是凉服中药汤剂。
- 适合温服的汤剂
温服适用于大多数中药汤剂,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温服的药液温度大概在20℃到40℃之间,并不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反而有利于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更好的发挥药物的临床治疗作用。
- 适合热服的汤剂
热服通常适用于发汗解表类药剂,外感风寒表实症等。如桂枝汤是经典的中药解表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热服时药液温度较高,患者服用后能立即发汗,有利于体内寒邪排出,更好的发挥了桂枝汤的疗效。
- 适合凉服的汤剂
凉服特别适用于清热解毒剂和祛暑剂。如黄连解毒汤用于治疗三焦火毒症,具有泻火解毒的功用,如白虎汤治疗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具有祛暑清热的功效。凉服能帮助此类药剂发挥清热的作用,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二、中药汤剂服药剂量
中药汤剂的服用量过多会使患者产生不适感,抗拒服药;服用量过少,药液过于浓稠,患者难以下咽。所以临床上对于中药汤剂的服用量有一定的规定。
患者类别 | 每日服药次数 | 每次服药剂量 |
---|---|---|
成人 | 2次 | 约150ML |
儿童 | 2次 | 约75ML |
三、中药汤剂服药时间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不同中药材性质的差别,中药汤剂服药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解表药需要趁热及时服用,盖好衣被,使患者微微出汗,即可停止服用。
滋补药适合饭后服用。滋补药营养成分较高,在饭后服用,可以和食物一起吸收,将药物的作用发挥最大。
安神药适合在睡前20分钟到30分钟服用。
治疟药一般在疟疾发生前2小时到3小时之间服用。
攻下药和驱虫药一般在空腹时服用。
慢性病人服药时,为了保持体内血药浓度的稳定,需要定时服用。
特殊方剂的服用方法遵医嘱。
四、中药汤剂服药食忌
服用中药汤剂不宜吃辛辣、油腻性食物,如生姜、洋葱、猪油、肥肉等,这些会加重人体的代谢负担,影响药物的吸收的利用。
服用解表剂时应少食生冷、酸涩的食物。因为中医认为冷性、酸性食物具有收敛作用,会阻碍解表剂的发散,发汗作用,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
服用滋补药时,应少食萝卜,少饮茶。因为萝卜和茶叶具有下气作用,会阻碍滋补药的吸收,降低药物的补益肝肾的作用。
总之,中药汤剂服用方法有讲究。何时服药,一次剂量多少,服药温度如何等会影响药物的治疗作用。临床上,针对不同病症,不同体质,应选择合适的服药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2] 国家中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中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