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彩灯设计的四大秘诀
自贡彩灯设计的四大秘诀
自贡彩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遐迩,彩灯设计有哪些秘诀呢?首先,“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文化和特色,让彩灯更具地方风情;其次,“展常结合”——不仅限于节日,日常也能发挥彩灯的魅力;再者,“以人为本”——注重观众的观赏体验和审美需求;最后,“传承创新”——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这四大原则让自贡彩灯历久弥新,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因地制宜:发挥工业优势,打造产业高地
自贡彩灯的成功,离不开当地得天独厚的工业基础。作为一座以盐业、化工、机械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城市,自贡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众多能工巧匠。早在1964年首届春节灯会后,这座城市便与彩灯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自贡龙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焊花飞溅,一条中国龙的骨架正在成形。另一侧,裱糊工将龙鳞拼贴上色,彩灯渐显神韵。从设计形象、绘制图纸,到选用合适的材料做出造型、布置光源与传动设施,再到完成裱糊、粘贴和彩绘,彩灯制作流程繁多,对熟练工人的需求大。“自贡彩灯行业节庆期间加上临时用工,可以带动10万人就业。”公司董事长邓培林说。
近年来,自贡市多措并举引导彩灯产业健康发展。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自律公约、设立职称专业、发布从业人员薪酬指导价……这些举措不仅规范了市场秩序,更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常结合:突破节庆限制,拓展应用场景
自贡彩灯不再局限于传统节日,而是向多元化应用场景延伸。从城市夜景到商业造景,从主题公园到文旅融合项目,彩灯的身影无处不在。这种“展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仅延长了彩灯的生命周期,更为城市夜间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第三十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为例,截至2月11日,入园游客已达37.35万人次。彩灯不仅为城市带来了人流,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自贡彩灯相关企业年产值约60亿元,国内灯展市场占有率达85%,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灯会,占据海外92%的灯展市场份额。
以人为本:创新设计,提升观赏体验
自贡彩灯始终将观众体验放在首位,通过不断创新设计,满足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在第三十一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上,一组名为“萌宠乐园”的灯组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灯组中的熊猫、金丝猴等形象均是由吹塑纸、幻彩亚克力剪出来的。“大熊猫的毛发每根2毫米粗细,需要剪3000万刀,才有根根分明的质感。”自贡灯会省级非遗传承团体成员刘俊才说。
同时,自贡彩灯还积极与热门IP合作,推出游戏、动漫主题灯组,吸引年轻观众。在色彩运用上,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红、黄暖色系,而是大胆尝试多样化色彩,使用喷枪、喷笔描摹色彩渐变,营造出流光溢彩的视觉效果。
传承创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自贡彩灯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在第三十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上,科技范儿十足的《年兽贺岁》灯组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欣赏。该灯组重达10吨以上,却能灵活地完成十几个动作。更值得一提的是,年兽还搭载了“AI大脑”,能与游客进行语音问答互动。
新材料的应用也是自贡彩灯的一大亮点。在《如梦飞天》灯组中,首次尝试采用水溶性树脂塑形,使人物面部几如真人;仙子脚下的云彩则开创性地全部用聚氨酯发泡剂做外饰,轻盈明丽。据统计,自贡彩灯全行业已拥有160余项专利,7000余项彩灯著作权。
扬帆出海:让中国彩灯点亮世界
自贡彩灯不仅在国内大放异彩,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1990年,自贡彩灯首次走出国门赴新加坡展出。从此,自贡灯会扬帆出海,足迹到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自贡彩灯企业开展境外彩灯项目90个,实现文化出口5061万美元。
在法国蒙托邦市举办的“奇幻世界、幻想之旅”中国彩灯节上,来自中国的彩灯吸引了超过30万人次的观众。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自贡彩灯在设计中加入了史努比、彼得兔等西方卡通形象,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完美融合。
人才支撑:为彩灯艺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才是自贡彩灯持续发展的关键。依托四川轻化工大学成立全国首个彩灯学院、在自贡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设立彩灯专业,自贡完善“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四级彩灯人才培养体系,每年能培育超过2000名“彩灯工匠”。
58岁的工匠刘俊才,为了将孔雀做得逼真,和工人一剪剪做出细如发丝的羽毛,单一片尾羽就要3000多剪,手上磨出厚厚的茧子。“能出好作品,花再多心血都值得。”刘俊才说。正是有了这样一批批优秀的彩灯工匠,自贡彩灯才能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持续发展。
结语
自贡彩灯的成功,离不开“因地制宜、展常结合、以人为本、传承创新”这四大秘诀。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自贡彩灯不仅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名片,更发展成年产值60亿元的产业。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持续交流,自贡彩灯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