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高铁应急预案全解析:部门如何应对?乘客需要注意什么?
冬季高铁应急预案全解析:部门如何应对?乘客需要注意什么?
随着冬季的到来,我国多地迎来降雪和低温天气,给高铁运行带来严峻挑战。1月8日,贵州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启动低温雨雪凝冻灾害Ⅳ级应急响应,成都局集团公司管内多条线路出现凝冻及道路结冰情况。面对恶劣天气,高铁部门如何保障行车安全?乘客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本文为您详细解答。
高铁部门的应急措施
全面启动应急预案
以贵州为例,当地铁路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六盘水车务段组织职工对进出站通道、站台进行撒盐和清扫积雪,并铺设防滑草垫。同时,增派人手盯控旅客候车、进出站、乘降安全,加强售票组织,方便旅客退票改签。
加强设备检查与维护
贵阳高铁工务段对成贵客专大方站、贵阳北动车运用所进行扫雪除冰,确保道岔、转辙设备等关键部位的积雪和冰层及时清理。为最大程度消除潜在风险,该段还采取了人工巡线和机车添乘等手段,重点检查桥梁、隧道等关键设施,防范积雪、结冰导致的线路故障和安全事故。
提前做好物资储备
贵阳车站提前完善了应急预案,包括凝冻天气下的应急人员安排、抗凝冻物资安排、旅客滞留处置、列车晚点处置等。根据需求,贵阳车站提前采购了500余双防滑鞋,600余片防滑草垫,300余包除雪用工业盐,补齐了融雪剂、扫帚、铁锹等扫雪除冰器具,确保物资准备到位。
科技助力安全保障
在上海虹桥至浙江安吉的新线检测中,高铁司机万金贵驾驶动检车配合工务检测人员进行线路检测。技术进步不仅提升了乘客购票体验,也为更大规模的列车运行调度提供了强大支撑。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调度所,上千平方米的大厅里,一排排显示屏前调度员们端坐如松。他们紧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信息,手中的电话也未曾停歇片刻。一系列调度指令与协调信息从这里发出,确保发往全国各地的列车安全、准时运行。
多部门协同作战
在祁连山腹地的乌鞘岭特长隧道,武威工务段乌鞘岭桥隧工区工长樊孝华带领10名工友,定期清理隧道内的粉尘。重庆工电段长寿北桥路车间涪陵北危石检查工区的铁路检修队员则在近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对危石、危树进行标记和处置。大连电务段庄河北快速信号车间庄河北信号工区的李博文和11名队员,要在4小时的“天窗”期内,往返近5公里,对上下行咽喉设备进行检查检修。
乘客出行注意事项
关注天气与公告
出行前请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铁路部门的最新公告,了解列车运行情况。可通过12306网站、手机APP或车站公告获取最新信息。
提前做好准备
在冰雪天气下,建议提前到达车站,预留充足时间。穿着防滑鞋,携带必要保暖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遵守车站指引
在车站内请遵守工作人员的指引,注意脚下安全,防止滑倒。使用指定通道进出站,不要横穿线路。
灵活调整行程
如遇列车晚点或停运,可及时办理改签或退票。根据《铁路互联网购票须知》,开车前8天至48小时内改签至其他车次且距开车8天以上者,若退票需收取5%的退票费。而8天以上退票则不收费。
冬季高铁运行面临的挑战
冻雨对铁路运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钢轨结冰容易造成车轮打滑,不利于高速行驶;道岔结冰会影响转辙机运行,造成道岔转换困难;车站站台结冰会给上下车的旅客带来安全风险;接触网和受电弓结冰会影响列车取电。2月2日至4日,湖北、湖南等地突降冻雨,受恶劣天气影响,多趟列车晚点甚至停运。由于正值春运,大量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持续提升应对能力
面对冬季恶劣天气带来的挑战,我国高铁部门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例如,借鉴电力行业的做法,加强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实现区段级灾害预警。在接触网防融冰方面,可以学习北欧、日本等国家的成熟技术,如接触线涂油防冰、接触网通电加热防融冰、机械(机器人)除冰等。在道岔防融冰雪方面,北美和日本的经验也值得借鉴。
冬季高铁运行安全关乎每一位乘客的出行体验和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高铁部门的科学调度和应急处置,以及广大乘客的积极配合,我们相信能够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温馨的春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