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绵阳蓝” 绵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守护“绵阳蓝” 绵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7月25日,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4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4年上半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情况。
根据通报,1-6月,绵阳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92,PM2.5浓度为39.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2%,优良天数率为85.2%,同比提高10.1个百分点。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20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保持在100%,其中18个断面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占比达90%。此外,11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绵阳市坚持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以削减重污染天为重点,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印发了《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2024年臭氧污染防治管控实施方案》等文件。同时,全力实施工业企业减排,推动5家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指导22家企业开展环保绩效创建。通过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十日攻坚行动”,出动巡查人员3600余人次,全方位守护“绵阳蓝”。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绵阳市探索推动川渝九地共建美丽涪江等流域治理合作机制,联合遂宁市申报梓江省级美丽河湖。优化水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依托水质在线平台快速研判处置断面水质波动26次。制定重点河流枯水期调水补水工作计划,确保安昌河、通口河、梓江等流域水质持续稳定。开展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抽检督导及黑臭水体专项排查行动,检查点位108个,无新增城市黑臭水体。对上争取奖补资金2700余万元,加快推进6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项目。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绵阳市严格开展27个“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备案,持续推进8个优先监管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及效果评估工作。积极推动11家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作,已对2家企业开展现场核查。组织对123家企事业单位进行大宗固体废物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对33家相关单位进行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专项整治。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承办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第十一次联席会议,建成“无废细胞”6个、工程项目3个。
发布会上还通报了新修订的《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相关内容。条例新增了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规定;完善了畜禽养殖水污染防治措施,增加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水污染防治措施规定;污水处理企业要按要求安装进出水在线监测设备、履行污泥处置义务;畜禽养殖户需依法排放废水,禁止以污染水体的方式从事水产养殖。
此外,绵阳市还发布了《关于加强绵阳市主城区餐厨垃圾管理的通告》,明确了餐厨垃圾的定义范围,强调了对餐厨垃圾实行产生登记、定点回收、集中处理制度,细化了餐厨垃圾单独存放和收集相关规定以及对存放容器和区域的具体要求,提出餐饮经营者要引导消费者践行节约消费理念,提醒消费者就餐后打包,从源头减少增量。重申了“四个禁止”,即禁止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加工食品;禁止以餐厨垃圾直接或者经加工后作为食用油脂;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垃圾饲养畜禽;禁止餐饮服务经营者购买、使用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加工的食用油。对于非法收集、运输和处理餐厨垃圾的行为,绵阳将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2023年,绵阳市立案查处涉及餐厨垃圾的违法违规行为20起,罚款25310元。2024年1-6月,绵阳立案查处涉及餐厨垃圾的违法违规行为16起,罚款18700元。
通过不断强化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绵阳市进一步规范了餐厨垃圾管理秩序,为建设美丽绵阳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改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