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人也有爱的权利:从法律保障到真实故事
聋哑人也有爱的权利:从法律保障到真实故事
“我愿意”,当这句话从马昊然和李敖手中比划出来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对聋哑情侣,经过一年三个月的异地恋,终于在2025年10月2日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他们的故事,打破了人们对聋哑人婚姻的刻板印象,展现了爱情与婚姻的美好,也让我们看到了法律对残疾人权益的保护。
法律保障:平等的婚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规定:“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这一条款没有对婚姻当事人的身体状况做出限制,意味着聋哑人享有与普通人平等的婚姻权利。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也一直致力于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强调,要依法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
真实案例:跨越千里的爱情
马昊然和李敖的故事,就是对聋哑人婚姻权利的最好诠释。22岁的马昊然来自辽宁辽阳,26岁的李敖家住内蒙古呼伦贝尔,两人相距1300公里。他们通过网络相识,每天通过视频手语交流,克服了异地恋的重重困难。
“异地恋很难,但熬过去,就是一辈子。”马昊然通过微信打字告诉记者。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也得到了双方父母的认可和支持。婚礼现场,岳父亲手写了一封祝福信,表达了对这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社会观念:从误解到接纳
尽管法律保障了聋哑人的婚姻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仍面临不少挑战。比如,一些人可能认为聋哑人无法承担家庭责任,或者担心他们的孩子也会有听力障碍。
然而,马昊然和李敖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些担忧都是多余的。他们不仅建立了幸福的婚姻,还一起做电商,收入不错,有能力给彼此一个温暖的家。
未来展望:创造更包容的社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像马昊然和李敖一样,打破偏见,收获幸福。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给予残疾人更多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所强调的,要“依法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马昊然和李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力量,也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能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平等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幸福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