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北"硬菜"锅包肉:从传统到创新的美食之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北"硬菜"锅包肉:从传统到创新的美食之旅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5/01-21/10357215.shtml

在东北的饮食文化中,"硬菜"不仅意味着上得了台面的佳肴,更是年夜饭中不可或缺的美味。其中,锅包肉以其独特的外酥里嫩、酸甜咸香的口感,成为了东北菜的代表之一。


锅包肉是东北菜代表之一。苍雁 摄


世界锅包肉大赛上,选手们在制作锅包肉。张瑶 摄

锅包肉的制作工艺

锅包肉是一道猪肉菜肴,其制作过程讲究用油、控火、选料、刀工等环节。吉林市儒厨味道老菜馆的行政总厨王志鑫,作为世界锅包肉大赛的金牌获得者,分享了他的独家秘籍:

  • 食材配比:餐厅制作一般选用猪里脊肉七八两,配250克糖、250克醋、40克盐;居家制作则使用猪里脊肉三四两,配130克糖、130克醋、5克盐。

  • 制作步骤

    1. 改刀:将猪里脊肉切成约3毫米厚的长方形薄片。
    2. 制作面粉糊:用土豆淀粉加水搅拌至酸奶样粘稠程度,包裹肉片。
    3. 首炸:油温升至210摄氏度,炸2-3分钟至基本定形。
    4. 复炸:油温提升至240摄氏度,炸约30秒。
    5. 三炸:再次将油温提升至240摄氏度,炸约1分钟至金黄泛红。
    6. 调料汁:酱油是酸甜料汁的灵魂,调好后翻炒、熬制。


炸的火候要掌握好。石洪宇 摄

锅包肉的历史演变

锅包肉的前身是"锅爆肉",在清末的哈尔滨,这道菜作为待客美食,经过改良融合西式酸甜口味,深受外国客商喜爱。由于发音习惯,"爆"逐渐演变为"包"。据中国烹饪巨匠李石琮介绍,最初锅包肉偏咸,便于士兵携带,后因选材考究、口感好而在民间流传,并演变为酸甜口味。


小食客在品尝锅包肉。苍雁 摄

创新与发展

世界锅包肉大赛后,锅包肉在吉林市发展出30余种网红套餐,如"锅包肉+饺子"、"锅包肉+冷面"等。创新口味如麻辣、咖喱、榴莲等相继出现,甚至加入人参等地方特产。王志鑫推出的橙汁锅包肉在市场反响良好,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融入了清新口感。


橙汁锅包肉。石洪宇 摄

文化意义

锅包肉不仅是东北人餐桌上的"硬菜",更承载着东北地区的饮食文化和历史记忆。对于东北人来说,这道菜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乡愁的寄托。在新年里,"滑粉雪、赏雾凇、尝锅包肉"已成为吉林人的待客之道。


"硬菜"锅包肉。苍雁 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