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电机厂:从“一五”计划到“数智化”转型的工业传奇
哈尔滨电机厂:从“一五”计划到“数智化”转型的工业传奇
2024年12月31日24时,由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华能TB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2号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至此,TB水电站全部机组高质量投产发电。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哈尔滨电机厂在水电设备制造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也展现了其在助力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从“一五”计划到“共和国长子”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1年,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也是中央管理的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子企业。从最初的800千瓦水轮发电机到如今的世界领先水平,哈尔滨电机厂见证了中国工业的辉煌变迁。
作为中国发电装备制造业的“摇篮”,哈尔滨电机厂创造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史上的70多项“第一”。公司研制的大型水电机组占国内总装机容量的1/2以上,大型汽轮发电机占国内总装机容量的1/3以上。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技术实力,更为国家电力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哈尔滨电机厂在科技创新领域硕果累累,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3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254项;市级奖励91项。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企业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在TB水电站项目中,哈尔滨电机厂完全自主研发制造,重点攻克机组宽负荷运行难题,采用“双反‘C’型转轮叶片匹配负曲率活动导叶”的设计方案,有效拓宽稳定运行范围、提高水轮机效率、改善运行稳定性,转轮的加权平均效率行业领先,机组具备全负荷运行能力。机组生产制造过程中,哈电电机参考业主精品机组质量验收标准,对机组关键部件的尺寸、形位公差、外观质量及安装公差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确保机组在各种复杂工况下,都能更稳定运行,并在制造中成功实现了4台机组转轮全部“零配重”的突破性业绩。
经济贡献与绿色发展
哈尔滨电机厂不仅在技术创新上领跑,在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方面也交出了亮眼答卷。公司具备年产400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能力,产品遍布中国所有省份,出口到世界52个国家和地区。在TB水电站项目中,4台350兆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投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量超62.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9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2.3万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
数字化转型与未来展望
面对“数智化”浪潮,哈尔滨电机厂积极拥抱新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公司投资10亿元用于智慧工厂建设,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同时,企业还致力于构建“三个系统”产业布局,实施“三步走”工作安排,围绕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持续加大企业转型升级和产品创新力度,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哈尔滨电机厂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企业自身壮大的故事,更折射出中国工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历史性跨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家有着70多年历史的企业,正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绿色低碳为方向,续写新时代的工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