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跻身汽车城:新能源车产量突破百万辆
郑州跻身汽车城:新能源车产量突破百万辆
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跻身全国重要汽车生产基地。这一成就背后,是郑州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持续发力和战略布局。
产业布局:双龙头驱动,产业链完备
郑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主要由比亚迪和上汽集团两大龙头企业驱动。2023年4月,比亚迪郑州工厂在郑州航空港区建成,占地面积近15000亩,总投资约500亿元,整车规划年产能达180万辆。2024年前11个月,郑州比亚迪的汽车产量已达47万辆。而上汽集团郑州基地自2017年投建以来,汽车年产量已超44万台,郑州已成为上汽在全球布局最大最广最深的城市,也是该集团在全国的最大乘用车生产基地。
除整车制造外,郑州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市拥有7家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和15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2023年,全市整车企业实际下线车辆83万辆,同比增长61.7%,其中新能源车辆32万辆,同比增长3.6倍。
技术创新:掌握核心科技,示范应用领先
在技术创新方面,郑州在新能源“三纵三横”技术方面布局完善,体系完备,技术领先。宇通新能源客车技术国内领先,研发生产的燃料电池客车获得国内首个生产资质认证和国内首款燃料电池客车公告。全市汽车行业已建成近50家各类技术中心,包括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整车试验中心等。
在示范应用方面,郑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于2021年获国家5部委正式批复,成为国内五个示范应用城市群之一。2023年11月,郑州市获批成为15个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之一。目前,郑州市区运营公交车辆、巡游出租汽车新能源车占比均达到100%。
基础设施:充电网络完善,加氢站布局领先
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郑州已建成399座充电站、7868个充电桩和15座加氢站。2024年,郑州计划新建3000个公共充电设施,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设施体系。同时,郑州还积极探索特定场景下的多元化补能方式,推进“光伏发电+电能储存+车辆充电”绿色光储充放一体模式。
未来展望:燃料电池引领,充电网络升级
下一步,郑州将重点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扩大在公交车、物流车、渣土车等领域的应用规模。同时,将继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分批开展市内停车场配套充电桩建设,引导构建“县域示范站+公路沿线充电站+村居充电桩”县乡村充电网络,逐步打造全国电动汽车“体验之都”和北方“快充之都”。
郑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了其在工业经济领域的强劲势头,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郑州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