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过年不想回家?听听心理学专家怎么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过年不想回家?听听心理学专家怎么说

引用
虎嗅网
10
来源
1.
https://m.huxiu.com/article/3930707.html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0409163982660355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0050451731151828
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0114502341334421
5.
https://www.sohu.com/a/843145111_122004014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H113LS05149HIL.html
7.
https://www.cnblogs.com/Chary/p/18050797
8.
http://www.news.cn/health/20240204/5934fd2ed59249e2afff29126e438983/c.html
9.
https://www.boyouti.com/f/466092.html
10.
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25103

春节前夕,一项调查显示,超过40%的年轻人表示“不想回家过年”。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当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心理学专家王雪岩和张怡筠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01

社会转型带来的生存焦虑

王雪岩认为,年轻人不想回家过年,很大程度上与社会转型带来的生存焦虑有关。在过去,家族结构以父母掌握生产资料为主,子女作为生产力存在。但在现代社会,个体有了更多独立生存的机会,这导致传统的家庭模式受到挑战。

“当旧模式受到冲击时,父母和子女都会感到无所适从。”王雪岩指出,“父母那一代人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活下来’,而忽视了情感交流的重要性。这种生存焦虑让他们很难给予子女真正的情感支持。”

这种情况下,回家过年反而成为了一种压力。子女需要面对父母的高期望,而父母则可能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社会模式而产生挫败感。这种相互之间的不理解,让“家”这个本该充满温暖的地方,变成了压力的来源。

02

家庭沟通方式的困境

张怡筠从家庭沟通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她认为,很多家庭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这导致了年轻人对回家过年的抗拒。

“很多家庭的沟通,往往变成了单向的说教。”张怡筠指出,“父母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去评判子女的选择,而忽视了子女的内心感受。这种沟通方式,让年轻人感到压抑和不被理解。”

此外,张怡筠还提到,很多家庭在沟通中缺乏边界感。父母常常过度介入子女的生活,这让年轻人感到自己的空间被侵犯。特别是在春节期间,这种入侵感会更加明显,因为所有人都期待一个“完美”的团圆,而忽视了个体的感受。

03

案例:小李的选择

小李是一位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他坦言,回家对他来说是一种煎熬。

“每次回家,父母都会问我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买房。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但这种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小李说,“在城市里,我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但一回家,就感觉自己被推回了父母设定的轨道。”

小李的故事并非个例。很多年轻人选择不回家过年,正是为了避免这种“被安排”的感觉。他们渴望的是一个能够理解自己、尊重自己选择的家庭环境。

04

如何改善家庭关系

面对这一现象,专家们也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王雪岩建议,父母和子女都需要学会接受对方的独立性。“父母要明白,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离开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同时,子女也需要学会设立边界,明确哪些是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哪些不是。

张怡筠则强调了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沟通不是单向的说教,而是双向的交流。”她建议,父母要学会倾听子女的想法,而不是急于给出自己的意见。同时,子女也可以尝试用更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让父母更容易接受。

此外,专家们还建议,家庭成员之间需要建立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我们都需要明白,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生活。”王雪岩说,“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而不是相互指责。”

春节,这个本该充满温暖的节日,不应该成为压力的来源。通过改善家庭沟通方式,建立更健康的家庭关系,我们或许能让“回家过年”重新成为一个令人期待的事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