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金钥匙”
桐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金钥匙”
“以前插秧只能用人工,因为地不平,不成块,‘现在走到哪儿都是机插秧了’。”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红旗漾村种粮大户乐建杰的一番话,道出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近年来,桐乡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让农民种地更加便利,更推动了整个“三农”事业的蓬勃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民种地更便利
在红旗漾村的田间地头,现代化的农业设施随处可见。种粮大户乐建杰感慨道:“就拿打药来说,以前的地不规整,这里有个电线杆,那里有棵树,只能是人背一个小型喷雾器去打药。现在田块平整了,无人机可以从头飞到尾。以前一个人打药,一天顶多打完十亩地,用无人机的话,一天几百亩都不是问题了。”
智能化灌溉系统的应用,也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便捷。农民们只需在手机App上操作,就能控制电磁阀开启和关闭,实现精准灌溉。这些变化最终带来了粮食产量的飞跃:现在水稻亩产能超过1500斤,而以前亩产连一千斤都到不了。
现代农业技术:为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翅膀
在桐乡,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浙江华牧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智能耳标系统,通过采集畜牧的生命体征数据,如耳温、运动量等,结合养殖数据和环境因素,形成了畜牧全生命周期的数字档案。目前,该项目已在浙江、重庆、四川、新疆、北京等地牧场进行安装,云平台已稳定运行3年多,可以支撑100万个耳标,数据存储量高达19.25亿条。
桐乡无人农场则展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水平。农场采用工厂化育苗模式,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嘉兴市农科院调研组在参观时,对这种科技创新和行业领先的生产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产业化发展: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桐乡市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成功打造出三条产值超10亿元的全产业链:杭白菊、稻渔和湖羊。其中,杭白菊作为全国重要集散中心,规模种植面积达8000亩,产量占全国白菊总产能的70%。在石门镇白马塘村的浙农杭白菊生产示范基地,125亩杭白菊都采用全机械化的菊花加工模式,自动蒸汽杀青和隧道式烘干流水线“上岗”,从采摘、杀青到烘焙,每一步都保证杭白菊的原汁原味,效率也较之前大大提高,每天可以烘干鲜菊花6万斤。
在品牌和品质的双重推动下,杭白菊的身价也不断攀升。嘉兴源升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的“一朵一泡”杭白菊,每朵可以卖到30元“高价”,还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惊艳亮相。
生态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体
走在濮院镇的田间地头,一幅“漠漠水田飞白鹭”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微风吹过,稻穗摇曳,路旁各式各样的花朵飘出阵阵花香。这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得益于桐乡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融入的生态理念。
在农田生态改造上,桐乡主要利用废弃坑塘和高压电塔下不能用于耕作的地块,通过农业尾水处理项目改善水质,种植水生植物,放置火山石,对水源里的有害元素进行生物吸收和物理吸附。为了保护农田生物,还专门设计了动物逃生通道。道路两旁种植的百日菊,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吸引害虫,减少农药使用,提升水稻品质。
桐乡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据统计,2023年,桐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49:1,这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桐乡的实践证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助推器,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