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春节习俗大盘点:古人如何过大年?
唐朝春节习俗大盘点:古人如何过大年?
唐朝,这个被誉为“天朝上国”的盛世王朝,其春节习俗不仅丰富多样,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宫廷到民间,从城市到乡村,唐朝人用独特的方式庆祝着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祈福纳祥的仪式感
除夕之夜,唐朝人家家户户都会进行一项重要的仪式——贴桃符。桃符是用桃木板制成,上面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据说是用来驱邪避凶的。这种习俗源自上古时期,一直延续到唐朝,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贴桃符,唐朝人还会在除夕夜进行庭燎驱傩的仪式。在庭院中点燃大火堆,男童们穿着红衣黑裤,戴着鬼脸面具,在火堆旁击鼓跳舞,以此来驱赶邪魔,祈求新年平安吉祥。
大年初一,拜年成为最重要的活动。晚辈要向长辈行叩头礼,官员则要入宫给皇帝拜年。有趣的是,唐朝还流行“转座”的习俗,即邻里街坊之间轮流请客吃饭,增加了节日的互动性和欢乐气氛。
饮食文化:舌尖上的唐朝春节
唐朝人的春节餐桌上,最特别的莫过于“五辛盘”。这是一种由大蒜、小蒜、韭菜、芸薹和胡荽五种辛辣食材组成的凉菜,寓意驱寒暖身预防时疫。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在一些地方仍能看到类似的春盘。
饺子在唐朝被称为“牢丸”,与现代的汤饺类似,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主食。唐朝人吃饺子时,会在汤中撒上芫荽等调料,增加风味。此外,唐朝人还喜欢在春节期间食用“胶牙饧”,这是一种用大麦、小麦或糯米制成的甜品,口感粘软甜美,深得儿童喜爱。
最特别的是唐朝人会饮用两种特殊的酒——桃汤和屠苏酒。桃汤是用桃树木熬成的汁液,呈棕黑色,味道略苦,可以辟邪消灾。屠苏酒则是一种养生保健的药酒,由大黄、白术、桂枝等中药浸泡而成,可以祛风散寒,益气温阳。饮用时讲究从幼到长的顺序,体现了唐朝人对家庭和谐的重视。
服饰特点:华丽与开放的象征
唐朝服饰以其华丽和开放著称。女性通常穿着襦裙,上身是短襦,下身是长裙,配以披帛,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男性则多穿圆领袍,搭配幞头,简洁而大气。春节期间,人们会穿上新衣,既是对新年的重视,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唐朝的春节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展现了唐朝文化的繁荣与开放。这些习俗和活动,不仅丰富了唐朝人的生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春节期间看到许多唐朝习俗的影子,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