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洛阳:乡贤返乡创业的成功秘籍
濮阳&洛阳:乡贤返乡创业的成功秘籍
乡贤返乡创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河南省濮阳市和洛阳市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成功吸引乡贤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濮阳五星乡:党建引领聚贤才
濮阳县五星乡探索出“党员+”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该乡实施“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功引进多个项目。
苏楼村党员苏红龙于2024年1月返乡投资1.2亿元,建设佰利源(河南)纺织有限公司。该项目当年6月正式投产后,日产棉纱10吨,签订了每月150吨的长期订单,年产值近亿元。史军村党员王培军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的濮阳福牛农业有限公司,通过“托管代养”模式,接纳30余户散养户进场饲养,存栏肉牛1500余头,带动全乡肉牛存栏突破1万头。
洛阳嵩县:创新服务助发展
洛阳市嵩县通过统一战线作用,创新服务方式,为乡贤返乡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该县实施“万人助万企”行动,建立企业诉求响应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同时,嵩县还建立了“同心法律服务团”等专业服务团,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财税业务指导等服务。
据统计,2024年嵩县为20余家企业协调用工1000余人次,为109家企业协调贷款6.5亿元,帮助40多家企业拓展销售业务。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乡贤创业过程中的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光山模式:系统化乡贤工作机制
光山县总结出“3456”乡贤工作法,建立起系统化的乡贤工作机制。该县成立22个乡镇级乡贤联谊会,365个村级乡贤议事会,建立拥有2946名乡贤代表的动态数据库。
2024年,光山县成功举办首届根亲文化节,以“根系光山,荣归故里”为主题,架起对外交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根亲桥梁,研讨会上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35.97亿元。500多名根亲相继返乡就业创业,“根”文化在凝聚人心和发展合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成功经验与启示
濮阳和洛阳两地的成功经验表明,乡贤返乡创业需要政府、社会和乡贤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优质的服务保障,社会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乡贤则要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家乡发展。通过三方协同发力,才能真正激发乡贤返乡创业的热情,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