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教你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世界睡眠日教你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这是一个旨在提醒人们重视睡眠质量的全球性节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睡眠问题的困扰。据统计,47%的人群经常在零点后入睡,大学生群体更是普遍存在熬夜现象。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更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
睡眠不足的危害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引发全身“炎症风暴”。当人体缺乏睡眠时,血清中的炎症因子会明显增高。这些炎症因子具有双重作用:既能帮助机体抵抗外来病原菌,也可能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精神疾病等风险。
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要保持一致性。建议每天的睡眠时长为7-8小时,成年人每昼夜需要6-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则需要更多。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并保持相对安静。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选择正确的睡眠姿势可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夜间有打鼾、憋气等情况的人,侧卧位睡觉可一定程度改善夜间缺氧。
注意饮食:多吃具有抗炎效应的食物,如糙米、燕麦等全谷物,三文鱼、金枪鱼等鱼类,核桃、杏仁等坚果,以及深色蔬菜和水果。避免在睡前大量进食,尤其是辛辣、高脂肪和高糖食物。
适度运动:每天进行20分钟中等到剧烈强度的体力活动,能减轻身体的炎症。但要注意不要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减少电子设备使用:睡前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因为蓝光会影响睡眠质量。如果必须使用,可以考虑佩戴防蓝光眼镜。
学会放松: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法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对睡眠的影响。如果因工作或学习压缩了睡眠时长,个体会因缺觉而出现日间疲惫、困倦和精力不足。
专家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指出,睡眠问题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慢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规律作息是良好睡眠的重要保证。
如果出现长期睡眠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例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间歇缺氧和睡眠结构的破坏,进而导致白天乏力、嗜睡,还有可能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如怀疑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推荐到睡眠呼吸中心进行睡眠监测,如确诊要及时进行专业治疗。
睡眠是人体的正常需求,优质的睡眠不仅能够为人体补充能量,促进身体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更能让身心得到充分放松与休息,进而助于增强免疫、稳定情绪,获得持久幸福感。让我们从今晚开始,重视睡眠质量,为自己创造一个健康、规律的睡眠环境,享受高质量的睡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