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大高玄殿:明清皇家道观的建筑艺术与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28: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大高玄殿:明清皇家道观的建筑艺术与文化传承

大高玄殿,这座隐藏在北京景山西街的神秘古建,不仅是明、清两代皇家道观,更是嘉靖帝时期皇家建筑特色的集中体现。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的大高玄殿,历经多次重建和修缮,见证了嘉靖帝对道教的痴迷以及他将生活重心转移至西苑的历史变迁。如今,大高玄殿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还成为了研究明清皇家道教建筑的重要遗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皇家道观,探寻其中的故事。

01

历史背景与建造缘由

大高玄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是嘉靖帝为尊奉“三清”而建的皇家道观。嘉靖帝朱厚熜是明代最崇信道教的君主,他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其父兴献王朱祐杬笃信道教。受乃父影响,嘉靖皇帝一生以修习道术为务,以致20多年不理朝政。振《明实录》记载,朱厚熜听从道士陶仲文的建议于嘉靖二十一年10月初十日“于西苑建大高玄殿,奉事上玄,至是工完,将举安神大典。谕礼部曰‘朕恭建大高玄殿,本朕祗天礼神,为民求福,一一念之诚也。今当阙功初成,仰戴洪造,下鉴连沭元恩,矧值民艰财乏,灾变虏侵之日,匪资洪眷,罔尽消弭。听宜敬以承之,岂可乎!尔百司有位,务正心修身,赞治保民。自今十日始停刑止屠百官吉服,办事大臣各斋戒至二十日止’。仍命官行香于宫观庙步敬之。或日,遣英国公张溶等,分诣朝天等宫及合祠庙行礼。’然而仅仅过了五年,大高玄殿便罹于火患,后为工部修复。

02

建筑布局与道教文化元素

大高玄殿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陟山门街,南临景山前街,北至陟山门街,东西两侧分别与景山、北海公园毗邻,东南与故宫博物院相望。总建筑面积5302平方米,建筑布局从南到北依次为南牌楼、东西牌楼,第一道山门、第二道山门、大高玄门、钟、鼓楼、大高玄殿及其东西配殿、九天应元雷坛及其配殿、乾元阁坤贞宇。

大高玄殿的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道教文化元素。正殿即大高玄殿,位于二重门内,面阔七间,重檐黄琉璃筒瓦庑殿顶,高大的白石殿基,前有月台;殿基和月台四周围绕着汉白玉护栏,中央御路雕刻精美的龙、凤、仙鹤图案。殿内镏金斗拱承托井口天花,正中是龙纹藻井,庄严典雅而华丽;东西有配殿各五间。后殿为九天应元雷坛,是供奉雷部最高天神: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按封神演义来说就是闻仲)的地方,面阔五间,庑殿顶,两旁配殿各九间。最后是一座上圆下方的两层楼阁,上层叫乾元阁,面阔三间,圆攒尖屋顶,蓝琉璃瓦,象征穹窿;下层为坤贞宇,方形,黄琉璃瓦,象征大地;符合传统“天圆地方”的理念,名字取自易经:乾为天、坤为地。

03

历史变迁与保护现状

大高玄殿在历史上多次重修。明万历十八年(1600年),又经重修。清代,因避康熙帝名讳,改名“大高元殿”,后又更名为“大高殿”,并于雍正八年(1730)、乾隆十一年(1746)、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后又有多次修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殿受到严重破坏,后修复。清代,满族统治者信仰萨满和喇嘛教,而道教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为了笼络广大汉人,依然要在大高玄殿举办道场。到康熙朝,因避圣祖玄烨的名讳,将大高玄殿改称大高殿或大高元殿,由内务府直接管理,仍做皇家道观使用。但已不似明朝那般尊崇,只是照例在每月初一、十五日,拈香行礼,祭天祈雨。随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都曾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缮。

1957年10月28日,大高玄殿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大高玄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2015年开始的大修,目前仍处于保护状态,未全面对外开放,但计划作为学术研讨场所使用。

04

文化价值与意义

大高玄殿作为明清时期皇家的御用道观,在巩固封建统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建筑特色在中国古建筑中亦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地位。它不仅是研究明清皇家道教建筑的重要遗址,更是了解嘉靖帝时期历史和道教文化的重要窗口。虽然目前尚未全面对外开放,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