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多普勒效应及多普勒频移的简单推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多普勒效应及多普勒频移的简单推导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m0_47867419/article/details/123117892

多普勒效应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描述了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化。本文将从基本定义出发,通过简单的数学推导,揭示多普勒频移的物理本质。

多普勒频移的基本定义

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是描述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化。其定义式为:

$$
f_d \equiv f_R - f_T \tag{1}
$$

其中,$f_d$ 表示多普勒频移,$f_R$ 表示目标回波的频率(Hz),$f_T$ 表示发射信号的频率(Hz)。

多普勒频移的表达式

多普勒频移的表达式为:

$$
f_d = \frac{2v}{\lambda} \tag{2}
$$

其中,$\lambda$ 为信号波长(m),$v$ 为雷达与目标间的相对径向速度(m/s)。这是一个近似的表达式,适用于目标相对于雷达的径向速度远小于电磁波传播速度的情况。实际情况往往如此,因此通常用(2)式来计算目标的径向速度。

多普勒效应的物理意义

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数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和提出的,它反映了信号频率与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速度指相对的径向速度,即运动速度沿二者直线方向的分量。

多普勒频移的推导

下面对多普勒频移的表达式(2)作一个简单的推导。

雷达发射一段正弦波,起始点为A,终止点为B,在空间延伸的长度为D,频率为$f_0$。目标以径向速度$v_r$向着雷达飞行(远离雷达飞行时速度为负数,原理相同),如下图所示:

由于目标向雷达运动,B点接触目标后,到A点接触目标,所需的时间$\Delta t$为:

$$
\Delta t = \frac{D}{c + v_r} \quad (s) \tag{3}
$$

当A点接触目标时,B点相对于目标的距离就是反射后正弦波的长度$D'$,其计算式为:

$$
D' = (c - v_r) \cdot \Delta t = \frac{c - v_r}{c + v_r}D \tag{4}
$$

其中$c - v_r$表示B点反射后电磁波相对目标的速度。

反射后的正弦波长度小于反射前的长度,但波的个数是不变的,设反射后的频率为$f_0'$,则有:

$$
\frac{f_0'}{f_0} = \frac{D}{D'} = \frac{c + v_r}{c - v_r} = 1 + \frac{2v_r}{c - v_r} \approx 1 + \frac{2v_r}{c} \tag{5}
$$

上式成立的条件是电磁波传播速度远大于目标运动速度,实际情况中通常如此,则多普勒频移$f_d$为:

$$
f_d = f_0' - f_0 = f_0 \cdot \frac{2v_r}{c} = \frac{2v_r}{\lambda} \tag{6}
$$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