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职场防隐私泄露:这些小技巧你get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职场防隐私泄露:这些小技巧你get了吗?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9721844_121798711
2.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67725
3.
https://blog.csdn.net/huaqisafty/article/details/136215256
4.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74240
5.
https://www.gjbmj.gov.cn/n1/2024/0521/c411145-40240472.html
6.
https://www.cnblogs.com/HighnessDragonfly/p/18456517
7.
https://www.gjbmj.gov.cn/n1/2024/0711/c411145-40275876.html
8.
https://www.mbalib.com/ask/question-9955e3bf9b970487240bce61a5185a7e.html
9.
https://www.haworth.com/ap/zh-cn/spark/articles/2024/q1/03-26_improving-focus-and-privacy-in-the-workplace.html
10.
https://www.irs.gov/zh-hans/newsroom/these-security-guidelines-can-help-keep-personal-info-safe-online
11.
https://www.anyong.net/industrynews/1351.html
01

职场隐私泄露: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

在数字化时代,职场中的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从电子邮件泄露到网络钓鱼,各种潜在的风险时刻威胁着我们的信息安全。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关键策略和应对措施。例如设定强密码、启用两步验证、限制信息共享以及注意电子设备的安全设置等。此外,在遇到隐私被侵犯的情况时,及时报告、冻结账户、更改密码并寻求法律援助也是必要的步骤。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在职场中有效防范隐私泄露,保障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02

职场隐私泄露的主要途径

办公自动化设备风险

随着用户对办公自动化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具备网络共享打印、自动双面打印等功能的打印机已经成为标配,集成了打印、复印和扫描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一体机也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为了支撑这些功能,办公自动化设备中运行的固件(或称操作系统)已经由早期功能较为单一的嵌入式系统升级为具备人工(AI)交互能力的智能操作系统。然而,在智能操作系统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功能扩展和更好的使用体验的同时,也会随着其功能、服务和代码总量的不断增加而引入更多不可预知的漏洞。这些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导致办公自动化设备被非法接管,对流经设备的工作信息产生威胁,攻击者甚至有可能以被接管设备为跳板,对其所接入的工作网络进行进一步渗透和攻击,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固件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2个层面。

一是固件自身存在安全漏洞。近年来,因办公自动化设备固件漏洞引发的安全问题屡见不鲜:2021年,惠普打印机被曝出一个存在8年之久的缓冲区溢出漏洞(CVE-2021-39238),受此影响的设备达150多个型号。借助该漏洞,攻击者能够通过网络对打印机发起远程攻击,甚至可以通过构造蠕虫对所在网络中同样存在该漏洞的其他设备进行连续攻击;2022年,惠普打印机再次曝出信息泄露、拒绝服务和远程代码执行等多个高危漏洞(CVE-2022-3942、CVE-2022-24291、CVE-2022-24292和CVE-2022-24293等),受影响的设备同样涉及上百个型号。这些漏洞的CVSS评分在8.4至9.4之间,均属于易被利用的高危漏洞。

二是固件被植入恶意代码。为了方便维护,改进功能,修复已知漏洞和代码缺陷,厂商一般会为办公自动化设备提供固件升级接口,而固件升级是攻击者植入恶意代码的主要途径。在固件升级时,如果固件文件完整性校验和签名验证过程存在缺陷,攻击者就可能绕过这些安全机制,诱使用户将被植入了恶意代码的固件安装至设备中。目前,已有安全研究人员在某品牌的打印机中发现了这样的漏洞。含有恶意代码的固件被安装后,这些非法程序可能会对办公自动化设备处理的数据和文件进行监视和记录,并通过邮件等方式向攻击者发送敏感内容,其攻击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固件攻击窃密过程

办公自动化设备为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一般会配备丰富的通信接口,这些接口可分为2类:一类是有线通信接口,如USB、RJ45、RS232和PCI Express等;另一类是无线通信接口,如Wi-Fi、4G/5G、Bluetooth、NFC等。这些接口虽然使打印机的功能得以扩展,但也引入了一系列安全隐患,主要涉及以下2个方面。

一是采用明文方式传输业务数据。以打印机为例,目前网络打印的常用协议有RAW、LRP和IPP等,这些协议都是位于TCP/I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且都使用明文方式传输数据。当用户提交打印作业时,操作系统中的打印机驱动首先将需打印的内容转换为用PCL或PS等打印机页面描述语言表示的页面信息,然后将打印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打印机,其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打印数据传输过程

若使用RAW协议传输打印数据,操作系统将PCL或PS格式的页面信息直接输出至打印机;若使用LRP或IPP协议,操作系统将首先与打印机建立“客户端—服务器”应答连接链路,然后再向打印机发送PCL或PS格式的页面信息。由于这些数据传输协议都不具备加密机制,一旦被劫持,攻击者将能够很容易地通过协议分析工具还原出页面信息,进而窃取原始打印内容。

二是无线网络连接被攻击和利用。随着移动办公的普及,无线连接在办公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很多设备都支持无线网络连接,有的还能够提供Wi-Fi热点或蓝牙接入点,允许用户终端通过Wi-Fi或蓝牙连接设备并提交作业数据。在这种场景下,攻击者不仅能够伪造Wi-Fi热点或蓝牙接入点,诱使用户接入非法网络,从而窃取用户的打印作业数据,还可能通过对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无线网络接入口令进行破解,进而控制设备并窃取作业数据。此类攻击都能够造成用户敏感信息的泄露,而且用户通常无法感知到攻击的存在。

配件是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易于消耗和损坏的部分。其中的存储部件和硒鼓等感光元器件都可能残留用户的作业数据,如果使用了非正规渠道的配件,或者在维修维护时没有对这些配件进行妥善处理,都可能造成敏感信息泄露,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一是内置存储部件可能造成信息泄露。为了提高打印、复印和扫描的处理能力,多功能一体机通常会内置存储卡、硬盘等存储部件。当收到来自不同用户提交的打印作业时,设备会将作业数据保存到存储部件中,再按照顺序依次处理。在复印时,设备会首先将原始文件的内容扫描并保存为图像信息,再以“打印”的形式完成复印功能。随着设备性能的提升,存储部件的容量也在不断扩充,有些数码复合机能够支持1T或更大容量的硬盘,这将使设备具有存储更多打印、复印和扫描内容的能力。在存储容量充足时,设备通常不会主动清除已存储的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是职场中常用的沟通方式,但也是隐私泄露的高风险渠道。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点:

  • 钓鱼邮件:伪装成合法邮件,诱使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附件,从而窃取个人信息。
  • 误发邮件:不小心将敏感信息发送给错误的收件人。
  • 即时通讯工具的安全设置不当:如使用不安全的网络进行登录、未开启加密功能等。

移动设备和远程办公

随着移动办公的普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为新的隐私泄露风险源。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 移动设备丢失或被盗:未加密的设备可能泄露存储在其中的敏感信息。
  • 公共Wi-Fi的安全隐患: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传输数据可能被截获。
  • 远程办公时的网络安全:使用未经公司授权的VPN或远程连接工具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个人电脑和账户安全

个人电脑是职场人士最重要的工作工具,也是隐私保护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点:

  • 弱密码:容易被破解,导致账户被非法访问。
  • 自动保存的密码:如果电脑被他人使用,可能泄露账户信息。
  • 未及时更新的软件:存在已知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
03

实用防护技巧

数据备份与安全删除

  •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使用云存储服务(如Google Drive或Dropbox)进行备份。
  • 安全删除敏感信息:使用数据清理软件(如CCleaner或Eraser)进行永久性删除。
  • 清理浏览器缓存:定期清除浏览历史记录和cookies。

强密码设置与多因素认证

  • 使用复杂密码: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长度不少于8位。
  • 定期更换密码:建议每180天更换一次。
  • 启用多因素认证:增加账户安全性。

安全使用办公设备

  • 使用官方渠道下载软件:避免安装来源不明的软件。
  • 关闭不必要的网络连接:如不使用的Wi-Fi、蓝牙等。
  • 注意物理安全:离开座位时锁定电脑屏幕。

离职前的电脑清理

  • 备份重要数据:确保个人文件安全转移。
  • 删除个人账户信息:包括社交媒体账号、邮箱账户等。
  • 清除浏览器保存的密码:避免他人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恶意操作。
04

应急处理方案

如果发现隐私被泄露,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及时报告:向公司IT部门或上级主管报告情况。
  2. 冻结账户:如果涉及财务信息,立即冻结相关账户。
  3. 更改密码:修改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账户密码。
  4.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情况严重,可以咨询专业律师。

在数字化时代,职场中的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通过了解常见的隐私泄露途径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同时,保持警惕和良好的安全习惯是保护个人隐私的关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