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徐阳墓地新发现:陆浑戎墓葬揭秘东周迁都历史
洛阳徐阳墓地新发现:陆浑戎墓葬揭秘东周迁都历史
近日,河南洛阳徐阳墓地再次发现春秋时期陆浑戎王级大墓,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不仅进一步证实了陆浑戎迁居伊川的历史事件,也为研究东周迁都洛阳提供了新的线索。
徐阳墓地位于洛阳市西南伊川县徐阳村,顺阳河中下游两岸台地之上,面积约20万平方米。自2013年起,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徐阳墓地开展了连续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 发现车马坑15座,各时期大中小型墓葬300余座
- 清理车马坑4座,墓葬70余座,灰坑50余座
- 大型墓葬中出土编钟、编磬以及青铜及玉石质礼器
- 小型墓葬中发现中原地区罕见的单耳陶罐
- 车马坑中发现马牛羊“头蹄葬”现象
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徐阳墓地主体遗存为东周时期内迁至伊川的陆浑戎遗存。陆浑戎作为当时的重要游牧民族之一,他们的迁徙与定居反映了西周末年至东周初年的复杂历史背景。
陆浑戎的迁徙与周平王东迁洛阳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据《左传》记载,平王为“辟戎寇”东迁至洛邑,王城之名最早出现于《左传》庄公二十一年(前673年)。自平王以下十二王皆都王城,直到敬王迁都成周后,王城地位不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考古发现的陆浑戎墓地距洛阳王城遗址仅约20公里,进一步印证了两者之间的历史联系。
学术界普遍认为,陆浑戎是山戎的一支,可能源自西戎。他们的迁徙与秦穆公逐戎有关,一部分被“晋惠公诱迁至于晋南伊、洛之地”,成为陆浑戎。此次考古发现的墓葬群中,独特的葬俗和器物组合,如游牧民的炊具青铜鍑、技术粗糙的夹砂红褐陶罐、以动物纹为主要造型的青铜带钩和大量青铜直刃短剑等,都与文献记载的陆浑戎特征相吻合。
此次考古发现不仅为研究陆浑戎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理解东周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陆浑戎作为游牧民族与中原文化的接触与融合,反映了春秋时期多元文化共生的历史图景。
徐阳墓地的考古发现已入选“2015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并荣获田野考古奖三等奖。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陆浑戎历史的认识,也为研究东周迁都洛阳的历史背景提供了新的线索。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关于这段历史的细节被揭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