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归航”揭秘南极生态保护:90名科学家南极考察,海冰面积达历史最低
“家园归航”揭秘南极生态保护:90名科学家南极考察,海冰面积达历史最低
2024年1月,来自26个国家的90名生态环保领域研究者踏上南极大陆,参与“家园归航”女性科学家南极考察计划。这项由耶鲁北京中心副研究员王彬彬发起的项目,旨在通过科学考察和国际合作,提高人们对南极生态保护的认识。
南极生态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近年来,南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2月20日,南极海冰覆盖面积仅为199万平方公里,创下有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的Edward Doddridge表示,如果这种低海冰覆盖的状态持续下去,可能意味着南极海冰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海冰减少对南极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海冰是南极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浮游生物、企鹅等生物提供栖息地。海冰减少不仅威胁到这些物种的生存,还可能导致南极冰架暴露在海浪中,加速其破裂和融化,进而影响全球海平面。
国际合作守护“地球最后一片净土”
面对严峻的生态挑战,国际社会通过《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等框架开展合作。该议定书于1991年签署,明确规定禁止除科学研究以外的矿产资源活动,并要求对所有活动进行环境评估。
中国在南极科考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12月,中国南极长城站成功举办“南极生态环境现状与变化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来自8个国家的约80名科研人员参加。会上,中外科学家围绕南极人类活动、污染物现状、生物群落分布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在“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上,成功完成了南极毛德皇后地和恩德比地冰盖边缘航空科学调查国际合作计划。该计划是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下“环”行动组发起的首个南极航空科学调查国际合作计划,共有18个国家的82名科学家参与。中国不仅提供了关键的航空观测数据,还与俄罗斯等国在南极地质研究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了多项重要科学突破。
呼吁全球关注南极生态
“家园归航”项目负责人王彬彬表示:“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考察,唤起更多人对南极生态保护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南极生态系统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正如“家园归航”项目所展现的那样,通过国际合作和科学研究,人类仍有希望守护这片珍贵的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