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1380年大明王朝官职变化的背后秘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1380年大明王朝官职变化的背后秘密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9371713_121141956

1380年,明朝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图谋不轨"罪诛杀左丞相胡惟庸,随后废除宰相制度,取消中书省,并规定后代子孙皆不得再设立丞相。这一重大历史变革不仅改变了明朝的官僚体系,也对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胡惟庸案

宰相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宰相"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文献中。"宰"有主持之意,"相"则是辅佐。因此,"宰相"的具体职务就是替君王主持朝堂会议,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宰相制度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其源头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相卿"。秦朝建立后,嬴政结合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的政治制度,自称始皇帝,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并设置"三公"管理中央政府事务,其中丞相为三公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三公九卿制示意图

秦始皇设立宰相一职时,就通过设置太尉和御史大夫来分走部分宰相权力,以防止宰相专权。汉朝继承秦制,但随着皇帝对中央集权认识的加深,对相权的限制也越来越多。

隋唐时期,我国宰相制度进入完善阶段,形成了完整的政令执行体系——"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使得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等头衔的设置,宰相权力不断被分割细化。

宋朝进一步削弱宰相权力,在"三省"之外另设机构,使宰相只能管理民政,财政、军政权力则被剥离。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直接废除宰相制度,从源头上切断了相权。这一举措虽然加强了皇权,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据历史记载,洪武十七年,仅七天内就需要朱元璋直接处理的政务就多达三千多条。


明朝初期的政务处理流程

为应对文书工作的繁重,朱元璋设立内阁作为辅助机制。内阁由"四殿二阁"组成,即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谨身殿以及文渊阁和东阁。内阁中实权最高、任职时间最长且最得皇帝欢心的阁臣被称为首辅。


明朝内阁组织结构

内阁大学士逐渐参与到国家事务中,真正成为中央决策体制的有效补充。其中,票拟制度是内阁的重要职权之一。官员将奏章送到文渊阁,由内阁大学士拟定皇帝的处理意见,再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上,送给皇帝批阅。


票拟制度流程示意图

明朝中后期,由于皇帝多怠政,政务常由内阁处理,首辅也就成为了最高执政官员。然而,这一时期皇帝甚至将批红权也交给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导致决策权进一步旁落。

官职变化背后的启示

官职变化背后反映了相权与君权的永恒博弈。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相权并未消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政治制度的合理运行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制约、监督,皇帝想要独揽大权是不可能的。


明朝官僚体系示意图

宰相制度的存在与否,并不是衡量一个制度好坏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跳出历史局限,从宏观角度看待这一历史事实。

参考资料:《从事必躬亲到垂拱而治——论明朝国家政治体制的演变》方志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