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书画文化传承的基本支撑,其核心为笔、墨、纸、砚,当然也不止这四样物品,与之一起传承的还有笔架、墨盒、臂搁、笔洗、书镇、印泥等辅助性的工具。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的是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南宋以来“文房四宝”则特制宣笔、徽墨、宣纸、歙砚、洮砚、端砚。
文房四宝之笔
毛笔的起源
毛笔起源于公元前1600-1066年左右。关于毛笔的起源在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在历史上记载最多的是蒙恬制笔,但近代学者认为,早在蒙恬之前毛笔就已经问世了。据说,马家窑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彩陶上就留有毛笔描绘的痕迹。湖北的随州还发掘了春秋时期的毛笔,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
毛笔的种类
毛笔按笔头大小可分为大楷、中楷和小楷;也可按照笔锋长短分成长锋(锋腹软、储墨多)、中锋和短锋(锋腹刚、储墨少);而按照材质分为硬毫、软毫、兼毫(以硬毫为笔心主毫、软毫为副毫)。我国四大名笔:河北的侯笔、安徽的宣笔、浙江的湖笔、山东的齐笔。
文房四宝之墨
墨条的起源
传说在周朝时期,有一位擅长书画的人叫刑夷,在河中捞起一块松炭,发现其将手指染黑后突发奇想,想试试是否可以用来写字。邢夷将松炭碾碎后兑水,制成了最早的墨汁。而在唐朝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出的好墨,受到了南唐皇帝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姓“李”。从而“李墨”名满天下。宋时李墨的产地歙县改名徽县,“李墨”也改名为了“徽墨”。
墨条的种类
墨条也有很多分类方法,按照原料分类可分为矿物墨、植物墨、动物墨和混合墨;也可按照用材分类,松烟墨、油烟墨、药墨、蜡墨以及彩墨。而现在最为出名的就是徽墨,“有一两黄金一两墨”的雅称。
文房四宝之纸
宣纸的起源
众所周知,纸是由东汉蔡伦发明的,但随着考古的发现,在蔡伦之前就已经有的纸张,最早的纸张应该不晚于公元前49年。而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得到普及。目前为止世界上纸张的种类有千百种,但宣纸仍然是供毛笔书画用的特殊的手工纸。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在国际上的有“纸寿千年”的美誉
宣纸的种类
宣纸按照加工方法可分为三种,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其中生宣落笔既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而熟宣纸张生硬,吸水能力弱但久置容易脆裂,半生熟宣则结合了二者的特性,也称“玉版宣”。按照原料配比可分为棉料、净皮和特净。一般来说棉料宣纸纸薄且轻,但纸性绵软,手感柔润,润墨性极强。净皮相较于棉料则更加坚韧。特种净皮宣纸简称特净,可承受拉力,反复揉搓不易破。宣纸也有规格上的不同,常见的有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等多种。除此之外还有薄厚以及纸纹的区别。
文房四宝之砚
砚台的来源
砚台是伴随着笔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的砚台是石砚,汉代由于墨条的发展,为了方便研磨于是砚台发展起来了。且在汉代砚台开始流行,到了唐朝,砚台的制作工艺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峰,砚台的制作更加精美,宋代则已经普遍使用,明清两代材质品类开始变得繁多。古代中国文人对砚台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以陪葬。
砚台的种类
砚台没有特别繁多的种类,只是材质上的不同,最为重要的就是石砚、陶砚和漆沙砚。中国的四大名砚有端砚、歙砚、澄泥砚和洮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知名的松花砚、易水砚、贺兰砚以及台湾螺溪砚等。
结语
小小的书房里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文房四宝”也不是简单的“四宝”,它们背后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千年的积累,研磨、挥毫,当墨线在纸张上,开合疏朗,震荡出锋。沉着俯仰之间,思先贤,追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