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太宗《赐萧瑀》:千古名句背后的忠臣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太宗《赐萧瑀》:千古名句背后的忠臣故事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5/10/17307654_1134968198.shtml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一位贤明的君王,同时也是一位创作丰富的诗人。在《全唐诗》中留存有他的九十六首诗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他于贞观九年写给大臣萧瑀的五言绝句《赐萧瑀》。这首诗不仅包含了两个典故,更以其深刻的寓意和精炼的语言,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赐萧瑀》——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诗歌赏析

第一联:“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这句诗出自《后汉书·王霸传》,汉光武帝刘秀曾对王霸说:“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这句话不仅赞扬了王霸的忠诚,也暗示了他在群臣中的资历之深。萧瑀的经历与王霸相似,从大业十三年归顺李世民,到贞观九年第四次封相,历经十八年,其忠诚与资历可见一斑。

第二联:“板荡识诚臣”

这里的“板荡”指的是《诗经·大雅》中的《板》和《荡》两篇。《板》是一首借臣子口吻警告昏君周厉王的诗,而《荡》则是借周文王之口辱骂商纣王的话,两篇诗都表达了对昏君的批评和对忠臣的赞美。在李世民看来,萧瑀正是这种敢于直言、忠心耿耿的臣子。

第三、四句:“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李世民对萧瑀的评价。他认为,一个孤勇之人可能不懂得圣贤书中的“仁”,但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其内心必然存有“仁”。这里的“仁”既指儒家的社会规范,也指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然规律。萧瑀虽然可能不精通理论,但其赤子之心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萧瑀其人

萧瑀出身显赫,是南朝梁明帝之子,隋炀帝杨广的小舅子。他一生正直清廉,克己奉公,多次因直言进谏而得罪同僚。在李建成、李元吉陷害李世民时,萧瑀始终站在李世民一边,因此得到李世民的高度评价:“守道耿介,古人无以过也。”

结语

尽管李世民欣赏萧瑀的忠心,但对其耿介的性格并不完全认同。萧瑀在贞观年间多次被罢免又复职,最终在贞观十九年去世。由于他是太子的老师,死后得以陪葬昭陵。萧瑀家族在李唐王朝中也颇为显赫,出了八位宰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