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赐萧瑀》:千古名句背后的忠臣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太宗《赐萧瑀》:千古名句背后的忠臣故事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5/10/17307654_1134968198.shtml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一位贤明的君王,同时也是一位创作丰富的诗人。在《全唐诗》中留存有他的九十六首诗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他于贞观九年写给大臣萧瑀的五言绝句《赐萧瑀》。这首诗不仅包含了两个典故,更以其深刻的寓意和精炼的语言,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赐萧瑀》——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诗歌赏析
第一联:“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这句诗出自《后汉书·王霸传》,汉光武帝刘秀曾对王霸说:“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这句话不仅赞扬了王霸的忠诚,也暗示了他在群臣中的资历之深。萧瑀的经历与王霸相似,从大业十三年归顺李世民,到贞观九年第四次封相,历经十八年,其忠诚与资历可见一斑。
第二联:“板荡识诚臣”
这里的“板荡”指的是《诗经·大雅》中的《板》和《荡》两篇。《板》是一首借臣子口吻警告昏君周厉王的诗,而《荡》则是借周文王之口辱骂商纣王的话,两篇诗都表达了对昏君的批评和对忠臣的赞美。在李世民看来,萧瑀正是这种敢于直言、忠心耿耿的臣子。
第三、四句:“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李世民对萧瑀的评价。他认为,一个孤勇之人可能不懂得圣贤书中的“仁”,但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其内心必然存有“仁”。这里的“仁”既指儒家的社会规范,也指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然规律。萧瑀虽然可能不精通理论,但其赤子之心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萧瑀其人
萧瑀出身显赫,是南朝梁明帝之子,隋炀帝杨广的小舅子。他一生正直清廉,克己奉公,多次因直言进谏而得罪同僚。在李建成、李元吉陷害李世民时,萧瑀始终站在李世民一边,因此得到李世民的高度评价:“守道耿介,古人无以过也。”
结语
尽管李世民欣赏萧瑀的忠心,但对其耿介的性格并不完全认同。萧瑀在贞观年间多次被罢免又复职,最终在贞观十九年去世。由于他是太子的老师,死后得以陪葬昭陵。萧瑀家族在李唐王朝中也颇为显赫,出了八位宰相。
热门推荐
绿茶要不要洗?专家这样说
南京大学团队在AASLD发布肝纤维化无创诊断创新成果
《百万新娘之爱无悔》:叶灵的豪门悲歌
放弃继承,后悔要趁早
如何处理养老金死亡后的分配?这种处理对遗产规划有何影响?
放弃继承又反悔?法院这样判!
北豆腐煎炸秘籍:外酥里嫩超入味!
秦始皇陵为何被禁止挖掘?这三个理由,很现实
《有歌2024》:撕榜赛制推新歌,十大金曲唱响全网
草津温泉:汤畑源头与独特“时间汤”泡浴法
古法三合的现代演绎:从北京奥运火炬到建筑设计
“扒手”的“扒”到底怎么读?
急性脑梗死28问!纯干货不带水
传统命理遇上现代审美:名字打分让起名更科学
夏季电动车电池保养指南:让爱车持久耐用
社区公共卫生活动:健康教育新潮流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专家详解:儿童疫苗接种全流程指南
经典老歌《情罪》:今世豪情,为谁醉倒在红尘中!
新中国首例贪污死刑案:陈赓求情,沈毅戴罪立功
刘怦教你职场两全法
和尚们每天吃素,为何个个肥头大耳?看看他们的伙食就明白了
这样泡脚,看似养生实则伤身!尤其是夏天
上海海派家具:中西合璧创经典,沙发衣柜见新风
新型抗组胺药:荨麻疹治疗的新突破
圆周率:从古巴比伦到量子力学,贯穿科学与文明的数学常数
低蛋白饮食新选择:炒虾仁配低蛋白米饭
PS5发布,PS3手柄还能用吗?
普洱茶盒装保存指南:全面解析长期保鲜与品质维护技巧
1岁起可喝纯牛奶,5大品牌推荐及安全饮用指南
梅花发芽长叶的时间及影响因素(探究梅花生长周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