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盆栽植物芦荟的四大价值:食用、药用、经济与观赏
常见盆栽植物芦荟的四大价值:食用、药用、经济与观赏
芦荟,这种常见的盆栽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食用、药用和经济价值。从古埃及的药用记载到现代化妆品中的广泛应用,芦荟的多重功效令人惊叹。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芦荟的四大价值,让您重新认识这一常见植物。
芦荟,又称油葱、象鼻草、象鼻莲、罗帏草,原产于中东、南非,汉代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最早记载于隋末唐初的《药性本草》。它是一种百合科、阿福花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根须状,茎短或无茎,叶簇生,呈狭披针形,边缘有密密麻麻的刺状小齿。花期在夏季,7月份左右开花,花茎单生或有分枝,黄色,带有紫色或赤色斑点,花序为总状。
关于芦荟的记载最早见于《岭南杂记》:“油葱(芦荟)形如水仙叶,叶厚一指,边有刺。不开花结子,从根发生,长者尺余。破其叶,中有膏”。《植物实名图考》中也有描述:“象鼻草(芦荟),初生如舌,厚润有刺,两叶对生,高可尺余,边微内翕。外叶冬瘁,内叶即生,栽之盆玩,喜阴畏旱,盖即与仙人掌相类”。
目前,芦荟在全球均有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如福建、台湾、两广、云贵川等地。作为一种极具价值的植物,芦荟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其四大价值如下:
食用价值
芦荟的叶子剥去表皮后,质地丝滑,汁液透明无色,像鼻涕。虽然可以生吃、凉拌或炒菜,但因其含有大黄素,食用过多会导致腹泻,因此不宜多吃。
药用价值
芦荟是食药两用植物,药用历史可追溯至古埃及,其《艾帕努斯·巴皮努斯》医书中记载了十数种药用方剂,距今已有3600多年。在中国,芦荟的药用最早记载于隋末唐初的《药性本草》。
芦荟以花、根、叶入药,其中叶的药用价值最高,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具有泻火、解毒、化瘀、杀虫之功。《植物名实图考》记载:“芦荟可治汤火灼伤”,《南宁市药物志》记载:“芦荟消疳热,杀虫积,通经,凉肝”。
经济价值
芦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化妆品行业。据统计,欧洲市场上超过80%的化妆品含有芦荟成分。芦荟含有芦荟多糖,具有保湿功效,可用于护肤。传说古埃及艳后使用芦荟汁保持肌肤青春。此外,芦荟汁还是天然的定型啫喱,可用于护发。
观赏价值
芦荟植株形态独特,四季常青,具有较强的空气净化和吸甲醛能力,是市面上非常受欢迎的室内盆景植物,几乎适合所有人群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