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姆立克急救法:拯救孩子于危急时刻
海姆立克急救法:拯救孩子于危急时刻
近日,在吴江区儿童医院门诊候诊厅,一名小女孩因吃糖果发生呛咳,情况危急。护士窦钧和施玲玲迅速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解救了女孩。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的重要性。无论是家长还是家庭成员,都应该学会这项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救助孩子。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是由美国医生海姆立克研究发明,1975年被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项急救技术,主要用于气道异物梗阻的现场急救,及时阻止窒息、昏迷、心脏骤停等危险的发生。
其核心原理在于利用冲击膈肌下软组织,以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使胸腔内压力骤然升高,从而压迫双肺下部,驱使肺内残存气体形成回返气流,从而将堵住咽喉部、气管的异物或食物驱出,以达到急救目的。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具体操作
成人及较大儿童(1岁以上)
- 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呈弓步状,前脚置于患者两脚之间,双手从后腰环抱患者。
- 寻找患者的肚脐,肚脐上两横指即冲击部位。
- 一手握拳,使拳头的虎口(拳眼)对准冲击部位,另一只手包裹前手。
- 双手快速有力地,向内上方冲击腹部数次,直到异物冲出。
如果发生紧急状况时,只有自己一人,可以使用成人自救法:卡喉后,稍稍弯下腰去,上腹部就近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栏杆、扶手、桌子边缘、椅背等,以物体边缘压住上腹部,身体快速向下冲击数次,直到异物冲出。
如果发生在孕妇或体型较胖患者身上,急救方法同上,只是冲击的部位在剑突上2-3横指处,即胸骨下1/3处。
婴儿(1岁以下)
- 将婴儿脸朝下,头部稍微低于身体,用手固定头部并轻度后仰打开气道。
- 用掌根在肩胛骨间拍击5次。
- 然后将婴儿翻正,在婴儿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和中指按压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位置,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1/2,重复5次。
- 重复以上动作,直到宝宝咳出异物。
其他相关急救方法
除了海姆立克急救法,针对儿童气道异物梗阻还有以下几种有效的急救方法:
背部叩击法
适用于意识清醒、有严重气道梗阻症状的患者。操作者用一手支撑患者胸部,让其前倾,另一手在两肩胛骨之间进行5次大力叩击。
自救腹部冲击法
适合有一定救护知识的成人或较大儿童,在无人协助时可自行实施。一手握拳置于剑突下、脐上部位,另一手紧握此拳快速向上冲击5次;也可借助椅背等硬物辅助。
胸部冲击法
用于不宜采用腹部冲击法的情况(如孕妇或肥胖者)。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从腋下环绕至胸前,一手握拳置于胸骨中部,另一手紧握拳头向内、向上冲击5次。
注意事项
- 在实施任何急救措施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 救援过程中需随时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及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转为心肺复苏。
- 不要对清醒的患者实施急救,除非他们出现明显的窒息症状。
- 对于婴儿,不要使用成人版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免造成伤害。
掌握这些急救技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行动,提高救治成功率,保护儿童的生命安全。作为家长或监护人,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注意预防气道异物梗阻的发生,比如避免给幼儿食用坚果等易造成窒息的食物,教育儿童不要在嘴里含着食物时奔跑或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