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薙刀:从战场利器到女性专属武术
日本薙刀:从战场利器到女性专属武术
薙刀,这种独特的日本武器,从最初的战场利器演变为女性专属的武术形式,其发展历程见证了日本军事文化的变迁。本文将为您揭示薙刀的历史渊源、功能特点及其在日本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薙刀”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演变的产物。最初,这种武器被称为“长刀”,随着另一种著名武器“打刀”的出现,为了区分打刀和短刀,长刀被改称为“薙刀”。这种长杆刀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冷兵器中都有出现,但像薙刀这样刀身窄的并不常见。
“长卷”,不过随着时代发展,薙刀很多时候也叫长卷
朴刀在中国是个常见兵器,水浒传里更是如此
关于薙刀的诞生时间,日本学界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武器的长杆设计主要是为了增加劈斩威力。与中国的做法不同,日本人并没有单纯通过增加刀身重量来提升威力,而是选择了加长刀柄的方式,甚至可以缩短刀身以简化制造过程。这种设计思路最终产生了类似于“长卷”的武器,其外形类似于刀柄和刀身长度相当的日本刀,使用方式可能类似于中国的朴刀。
这种武器在奈良时代(710-784年,约唐中宗到唐德宗时代)后期到镰仓时代(1185-1333年,约南宋孝宗到元惠宗时代)较为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刀柄逐渐延长,刀身样式也开始发生变化,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熟悉的薙刀形态。当然,关于这件武器的起源与发展,日本学界还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古代日本薙刀可是标准军用装备
在古代日本,武士的主要作战方式是骑射,流镝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军阵的完善,薙刀因其出色的劈斩能力和一定的远程打击能力,成为了从武士到足轻(普通轻甲步兵)的标配装备。日本学界认为,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大约是唐中期至南宋中后期)薙刀主要用于步战;南北朝时代(1336年至1392年,大约元代后期至明初)薙刀在马战中也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太刀、大太刀、枪等武器也在使用,但薙刀最为常见。
薙刀不仅能够劈斩,还可以横击和突刺。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安装刀纂(石突),以增强破甲能力。对于武士来说,在箭矢用尽等情况下,薙刀比太刀等武器更为实用。在日本古代战争中,砍马腿等战术也很常见。
古代日本的将军也喜欢用薙刀,因为此刀马步皆可
然而,薙刀这类长杆兵器存在一个致命缺陷:杆容易折断。由于当时日本的科技水平有限,对刀杆的处理不如中国那样精细,因此薙刀的耐用性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资料记载了在刀柄上缠绕绳子或包覆薄铁皮(蛭卷)的强化方法。到了战国时代,制造更为简便的长枪逐渐取代了薙刀,执行劈斩任务的足轻也开始使用长卷。
战国时代长枪就比薙刀用的多了
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大约是元惠宗到明神宗时代),随着日军军阵的日益密集,长枪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逐步取代了薙刀。关于这一转变的具体时间,历史学家近藤好和提出,枪取代薙刀是在战国中后期开始的。
薙刀根据刀身弯曲度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特别的是筑紫薙刀,其安装方式与众不同。到了江户时代,薙刀术与枪术、剑术一样,成为日本重要的军事技能。各流派开始形成,同时薙刀术也被接受为女子的修身和防身技能。有说法称,江户幕府曾禁止使用标准的军用薙刀(即后世所称的“静形薙刀”),但女性使用的较小的薙刀(即后世所称的“巴形薙刀”)则不在禁止之列,因此得以流传。
南北朝时代的日本流行过一种大型薙刀,叫做大薙刀
明治以后,女性练习薙刀蔚然成风,因此这种固有印象逐步流传下来
近年来,日本学者的研究发现,江户时代的文献中提到女性练习薙刀术的记录并不多,反而在军事行动之外,例如打架斗殴中有很多使用薙刀的记载。这说明薙刀形制的变化与使用者的性别关系不大。
明治时代,根据刀刃的弯曲情况,将薙刀分为弯曲大的“巴形”和弯曲小的“静形”两种。这种分类方法是以刀弯曲程度为依据,并不是刀身的大小,巴型薙刀体积和重量上反而要比静型薙刀更小,因为后者是标准军事装备。
《诚忠义士传》,武士大星良雄的妻子石女,正在练习薙刀术
薙刀术也逐步成了武术表演形式了
到了大正时代和昭和前期,薙刀术作为女性专用武术项目逐步普及,这一现象是有据可查的。因此,“女人的兵器”这一印象在日本人心目中逐步形成。现代薙刀术与居合、剑道一样,主要作为表演项目,用于强身健体,同时也代表日本文化,已经失去了军事意义。
薙刀主要由刀身(穗)和刀柄组成。刀身长度一般为30-60厘米上下,当然也有大型的,长度超过90厘米的。刀身根部往往安装鎺(防止刀剑从鞘里滑出的部件)和切羽(护手盘)。刀身形状最初采用类似“菖蒲造”或“冠落造”样式,后来逐步增大。
刀柄长度一般在90-180厘米,薙刀刀柄横截面是椭圆的,中前部会有一些突起,以便于抓握和定位。与长枪不同的是,薙刀多配有刀鞘。很多薙刀安装有刀纂(石突),不过刀纂大多不是尖的,多是一些半月形之类,适合砸和砍,而不是刺;水军使用的薙刀刀纂有锯齿,可以当作锉刀使用。
普通作战用薙刀都是量产的,因此没什么外饰,但是用于礼仪或者要显示持有者威严的,例如“熨斗付薙刀”或者“銀蛭巻ノ薙刀”等则在装饰方面就大动周折。
江户时代,武士之间嫁闺女是要将薙刀作为嫁妆的,因此工艺薙刀需求量很大,因为不是所有的武士闺女都会武术,很多薙刀为了显眼好看,已经脱离了兵器或者武术器械的基本要求,没什么实用价值了。当然还有当作贡品和传家宝的薙刀,往往带有家族铭文,比较珍贵。
跟前面所提的剑道、居合一样,薙刀术也逐步成为了日本的武术表现形式,关于薙刀道相关的内容,笔者后续专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