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重大突破!慢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失败预测模型入选2024年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重大突破!慢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失败预测模型入选2024年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15A0721E00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虽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出现治疗失败。近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倩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晓军教授团队领衔,联合全国76家中心近百名专家共同完成的一项重大研究,成功开发出一种预测模型,能够提前识别出可能治疗失败的患者,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项重要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血液》(Blood,影响因子22.1)上,并入选“2024年度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

研究团队通过对大量临床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了一些与治疗失败显著相关的关键因素,包括:

  • 男性患者
  • 年龄较大
  • 血红蛋白水平较低
  • 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较高
  • 脾脏肿大
  • 初诊时携带高危Ph+附加染色体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团队开发出的预测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 可精准预测伊马替尼和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患者的累计治疗失败率,并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
  2. 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ROC)表现优异,优于现有的Sokal评分和ELTS评分系统。
  3. 能进一步细化、重新定义Sokal和ELTS各危险度人群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失败风险。

此外,该模型还能够预测分子学反应(MMR、MR4和MR4.5)的累积获得率、无疾病转化生存以及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相关生存率。研究显示,对于模型识别出的中、高危组患者,使用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失败率显著低于伊马替尼。

这一预测模型的问世,将帮助医生在患者初诊时就能识别出高危人群,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整体治疗效果,同时可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专家表示,该预测模型有望成为与现有的Sokal评分和ELTS评分同等重要的临床决策工具,为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