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安委办:如何保障工作场所煤气罐安全?
国务院安委办:如何保障工作场所煤气罐安全?
近日,国务院安委办派出多个工作组对全国重点行业领域进行安全生产明查暗访,其中燃气安全成为重要检查项目。特别是在工作场所,煤气罐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通过建立严格的安全制度、定期维护与检查、使用专业的管理软件、培训员工以及设置紧急预案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煤气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障工厂及各类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也大大降低了潜在的风险。
煤气罐事故频发,安全形势严峻
近年来,煤气罐爆炸和泄漏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仅2024年就发生了多起重大煤气罐安全事故:
2024年6月26日,湖北随州一名11岁女童在家做早餐时,因煤气泄漏引发爆燃,导致全身80%皮肤重度烧伤。当时,女童在关火后重新打火,火苗直接烧向她的背部。这起事故还导致其奶奶全身40%皮肤被烧伤。
2024年7月22日凌晨4时许,湖北武汉一出租房内发生煤气罐爆炸事故,造成21岁大学生小吴全身约60%皮肤烧伤。据报道,小吴在听到厨房异响后查看情况时,煤气罐突然爆炸起火。
2024年7月3日12时47分,河南南阳一门店发生燃气闪爆事故,造成3人重伤、3人中度伤、7人轻伤。
2023年10月29日,黑龙江哈尔滨一户居民家中发生煤气罐爆炸,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煤气罐的安全使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工作场所,由于人员密集、环境复杂,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更加严重。
企业安全管理是关键
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企业层面的煤气罐安全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管理:煤气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验收等环节都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维修人员需持有效证件,合法从事煤气设备维修工作。
人员培训:煤气使用人员应接受相关安全培训,了解煤气使用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使用者不得私自改动、拆卸煤气设备,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
应急处理:企业应制定煤气泄漏和火灾的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生泄漏,应立即切断煤气源,通知相关部门处理,并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严禁使用明火或开关电器设备。
安全检查:企业应定期对煤气设备和管道进行安全检查,检查频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安全检查记录应详细、准确,并按要求保留备查。
最新安全技术标准出台
为规范气瓶的使用和操作,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2025年最新版《气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已正式发布。该规程对气瓶的存放、搬运、使用、检修等环节做出了具体规定:
存放要求:气瓶应存放在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地方,防止日光直射和高温热源。气瓶应与易燃易爆物品分开存放,与杂物保持一定距离。
搬运规范:搬运气瓶应使用专用工具或设备,由经过培训和持证上岗的人员操作。气瓶搬运过程中应垂直提起,不得侧翻、抛掷或丢弃。
使用检查:使用气瓶前应检查气瓶是否有损坏、泄漏、腐蚀等情况。使用时应保证周围环境通风良好,远离火源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
应急处理:一旦发生泄漏或火灾,应立即报警,通知相关部门处理。周围人员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专业人员应及时采取封堵措施。
落实责任,共筑安全防线
面对煤气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各方都应积极行动起来:
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煤气安全管理体系,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员工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积极参与应急演练。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煤气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工作场所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用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