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重庆城区地图见证山城巨变
从古到今:重庆城区地图见证山城巨变
从《清乾隆重庆城图》到《1925年新测重庆城全图》,再到2025年最新版《重庆城区及周边地图》,这些珍贵的地图不仅记录了重庆的地理变迁,更见证了这座山城从一个传统码头商埠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的历史进程。
清乾隆时期的重庆:城墙与城门的见证
清乾隆时期的重庆城图显示,当时的重庆城由指挥戴鼎在明洪武初年砌石城,城墙高十丈,周长两千六百六十丈七尺。城门共有十七座,包括九开门和八闭门,象征九宫八卦。其中,东水门是重要的城门,位于长江边悬崖上,因与东去的长江流水同向而得名。
东水门城墙展示了重庆城城墙的一大特征:大多数城墙不是“墙”而是“壁”。由于城墙建在悬崖峭壁上,往往只在城外一面垒起一定高度的堡坎,城里一面则与街道齐平或基本齐平。这样的设计,不仅大大降低了筑城的工程量,而且也增大了城墙的“厚度”,城墙与山体往往连成一体。这样的城墙,即使用大炮轰,用炸药炸,往往也很难轰垮炸塌。城里人上城墙不必爬坡上坎,交通更方便。
民国时期的重庆:战时首都的崛起
1925年的重庆城全图反映了民国时期重庆的城市面貌。这一时期,重庆作为重要城市,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重庆成为战时首都,城市地位大幅提升。地图显示,重庆的城区范围较乾隆时期有了明显扩大,城市布局也更加复杂。
2025年的重庆:国际化大都市的蓝图
2025年的重庆城区及周边地图展现了重庆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雄心。目前,重庆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3400万,是名副其实的超大城市。《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重庆为国际门户枢纽、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以及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从传统到现代:重庆城区地图的变迁
重庆城区地图的变迁,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巨大变化。从传统吊脚楼到现代摩天大楼,展现了城市发展的巨大变化。洪崖洞、十八梯等老街区保留了重庆特色,成为网红打卡地。长江索道等交通设施体现了山城独特风貌。
未来发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重庆正致力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在制造业方面,重庆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力打造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在交通方面,重庆已形成东西南北4个方向、铁公水空4种方式的开放通道体系。在国际交往方面,重庆已吸引13个外国驻渝领事馆,有31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渝落户,与52个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与112个城市建立国际友好交流关系。
结语
从清乾隆时期的城墙城门,到1925年的战时首都,再到2025年的国际化大都市,重庆城区地图见证了这座山城的巨变。但无论城市如何发展,重庆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始终得以保留,成为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