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回看过去50年间国际原油价格的风起云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回看过去50年间国际原油价格的风起云涌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5136304399/296172632

过去50年间,国际原油价格经历了多次剧烈波动,从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禁运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各种地缘政治、宏观经济、极端天气等因素都对油价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回顾这些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对油价的影响。

1. 1973~1974年阿拉伯石油禁运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随之卷入了战火,尼克松总统于1973年10月20日提议为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的一揽子军事援助时,沙特阿拉伯宣布全面禁止向美国的石油运输,并且很快获得了其他阿拉伯石油生产国的呼应。1973年10月16日,欧佩克宣布将油价从每桶3.01美元提升至每桶5.11美元,并宣布停止对美国和荷兰出口石油。第二天中东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石油禁运,这直接将油价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 1978~1980年伊斯兰革命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政局发生剧烈变动,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史称“伊斯兰革命”。1978年12月26日至1979年3月4日,伊朗全部停止石油出口,世界石油供应突然减少了500万桶/日,造成石油供应严重短缺,石油价格从每桶13美元猛升至34美元。

1979年3月12日,伊朗退出了美国操纵的“中央条约组织”;同年8月10日,伊朗副总理萨迪克·塔巴塔巴伊宣布伊朗取消同美国签订的价值近90亿美元的军火合同;9月18日,伊斯兰革命委员会通过法案宣布废除1943年制定的美国军事人员雇佣法大批美国“军事顾问”被赶走;11月5日,伊朗宣布废除1959年伊美签订的“伊美条约”禁止美国飞机和船只进入伊朗领空和领海,霍梅尼公开支持伊朗学生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和扣留66名美国人质的事件。紧接着,美国宣布停止向伊朗提供武器装备的零配件、停止购买伊朗石油、冻结伊朗官方在美国的财产和资金(140亿美元)、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等等。1980年4月伊美两国正式断交,美国成了伊朗的头号敌人。

3. 1980年两伊战争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突袭伊朗爆发了两伊战争。两伊战争的爆发使两国的石油出口量锐减,一度曾完全中断,全球石油产量骤降,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14美元/桶(以2022年不变美元计为50美元/桶)上涨到36美元/桶(不变美元价100美元/桶)。

4. 1985-1986年沙特宣布以低价销售石油

1985年7月,沙特国王法赫德宣布以低价销售石油,引起国际石油市场的大动荡,国际石油价格立刻大幅度下跌。

回看历史,沙特宣布低价销售石油主要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市场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等连续的价格冲击之后,西方国家石油需求下降石油市场萎靡。为了鼓励消费者重新消费石油,重新夺回石油市场份额,1985年OPEC宣布以争夺市场合理份额来取代过去的限产保价政策,从而导致1986年油价战的爆发和油价暴跌。这个时期OPEC在全球石油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价格决定权。1985~1986年油价从27.53美元/桶下降到14.38美元/桶。

5. 1989~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7月中旬,长期存在于伊拉克与科威特两国之间的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和债务问题等方面的争端日趋尖锐,同年8月2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下令突然出动10万大军入侵科威特。5个月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伊拉克撤出侵占的科威特,本国的实力也遭到巨大破坏。

这一期间,油价从1989年18.2美元/桶上升到1990年23.81美元/桶。1990年海湾危机期间,欧佩克大幅度增加了石油产量,以弥补伊拉克遭经济制裁后石油市场上出现的每天300万桶的缺口。

6.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导致亚洲很多经济大国经济开始萧条。

回看历史,1997~199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根据IMF数据,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仅为2.8%。受此影响,石油价格也因此下滑,国际油价滑落到9美元/桶左右的低位。

7. 2001年美国“9·11”事件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劫持多架民航飞机冲撞摩天高楼的自杀式恐怖袭击使美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打击国际油价也受到冲击。2001年石油价格短期涨到24.37美元/桶。随后“9·11”事件导致航空、运输和旅游业不景气,国际油价也因此一度跌到16~17美元/桶的水平。

8. 2002年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工人罢工事件

委内瑞拉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国,2002年12月2日,委内瑞拉反对派进行以迫使查韦斯政府下台和立即举行大选为目标的全国性无限期总罢工。罢工初期声势浩大、效果明显,委内瑞拉各主要经济部门大面积陷入瘫痪。石油工业生产和出口的中断,给政府财政收支造成巨大压力。

据有关部门统计,两个月的大罢工使委内瑞拉损失了40亿美元,其中包括石油出口收入、国家税收、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等。另外,国内汽油和食品的供应出现紧张,政府在两个月中被迫支付5亿美元进口汽油和柴油。

9. 2003~2004 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拉动需求推高油价

2004年与2002年相比,石油价格从24.93美元/桶上涨到42.68美元/桶上涨了70%以上。

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经济全面增长,世界经济在2004年强劲增长5.1%。经济的全面增长引起石油需求增长,供需矛盾加剧,导致油价上涨。2004年全年,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平均每桶36.05美元,比2003年均价高出7.95美元,并在10月下旬涨到接近47美元/桶。

这一时期,尽管伊拉克局势、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的罢工以及产油国备用产能的下降对油价上涨都有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石油供应从过去近10年的整体供大于求向供不应求的转变。西方国家石油需求增长温和,OECD在20002004年年平均增幅为0.6%(IEA),来自亚洲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地区石油需求则快速上升并成为整体需求的主要动力。OECD以外的亚洲地区石油需求在20002004年平均每年上升约4.8%,当中需求增长较强的包括中国、印度及韩国,其中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尤其快速,期内平均年增长约7.7%。

10. 2005年墨西哥湾飓风

2005年8月下旬和9月,墨西哥湾地区发生“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美国矿产资源管理服务局公布的数字表明,遭受飓风袭击前,墨西哥湾地区的原油日产量约为140万桶,天然气日产量约为2.8亿方。“卡特里娜”2005年8月29日袭击路易斯安那州,导致受灾地区石油工业瘫痪累计损失的原油产量达1.62亿桶,天然气产量损失约为222.1亿方。统计还显示,“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共摧毁了墨西哥湾地区113处生产平台,破坏了457条输送管道。墨西哥湾地区发生的“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造成2005年国际油价连续上涨,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不断改写历史纪录,8月突破每桶70美元关口。

11. 2006年尼日利亚石油供应袭击事件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产油国和世界第八大原油出口国,日产原油250万桶占全球原油产出量的近3%。2006年初以来,尼日利亚南部原油出产丰富的尼日尔三角洲地区产油设施遇袭。由于该地区频繁发生袭击产油设施和绑架石油工人事件,尼日利亚的石油产量已从原来的日均250万桶下降了约25%,原油出口下降20%,进而影响国际油价,导致2006年国际油价上升了近20%。

12. 2007~2008年美元走势和游资炒作使得油价急升骤跌

本阶段国际石油价格由2007年1月一路上涨到2008年7月,接近150美元/桶。随后的约5个月的时间,在2008年12月下旬,油价戏剧性地暴跌到40美元以下。

2007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涨,供需平衡偏紧的局面是决定油价走高的基本背景,而美元贬值、投机资金炒作则是推动油价运行的主要动力。2008年9月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使得投机炒作资金相继离场,国际油价骤跌。

这段时间虽然爆发了金融危机,但原油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这也导致了不久之后的油价反弹。

13. OPEC+冻产打击美国页岩油

2014年之前,国际油价连续3年多保持在100~110美元/桶,国际市场的关注点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与北非“颜色革命”所造成的供不应求,这些因素却掩盖了北美地区悄悄发生的页岩油气革命所产生的张力。实际上自2012年开始,美国页岩油迅速崛起,美国原油产量在2015年已经翻番,由2008年的680万桶/日增至2015年的1250万桶/日。高油价迷惑了欧佩克,欧佩克没有像以前那样敏锐嗅出高油价的“馊味”早已使得需求增速减缓,也没有立即发现供需基本面已经自2012年开始由紧平衡转为渐宽松。

为了保住市场份额,用低油价击垮美国的页岩油,2014年底,欧佩克在第166次部长级会议上决定继续“冻产”,并表示将放弃“限产保价”。该决议让市场大为失望,国际油价应声大幅跳水到50美元/桶。

让人没想到的是,低油价没有压垮压垮美国,反而导致欧佩克自己内部出现问题。即使是财政收入只有50%依靠石油的沙特阿拉伯也出现上千亿美元的财政赤字,首次通过发行债券来缓解财政压力;低油价也让俄罗斯等其他产油国财政捉襟见肘。财政压力迫使欧佩克与主要的非欧佩克产油国走到一起,由开始的“合作冻产”演化为“合作减产”,并产生了“维也纳减产联盟”。

14. 2020年新冠疫情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导致全球经济活动大幅减少,石油需求急剧下降。2020年3月,欧佩克+未能就减产达成协议,沙特阿拉伯宣布大幅增产并降价,导致国际油价暴跌。2020年4月,WTI原油期货价格甚至出现负值,创下历史最低纪录。随后,欧佩克+达成减产协议,加上全球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松,石油需求逐渐恢复,油价开始回升。

回看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有很多,诸如地缘政治、宏观经济、极端天气、疾病、技术革命等等原因,这些突发事件导致油价的走势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在读完之后却好似明白了点什么,但却想说说不出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