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经:九种基本技法详解
咏春拳经:九种基本技法详解
咏春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技法和实战效果闻名于世。本文将详细介绍咏春拳的各种基本技法,包括子午拳、偏身拳、二字钳阳马转展、膀手、吞手、内外搭手、三品掌、白鹤沉湖和圈手等。每种技法都配有详细的动作说明和图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咏春拳的精髓。
子午拳
子午拳是咏春拳中最基本也是最凌厉的攻击手法之一,强调中正,出手由心发,肘要对中。在实际搏击中,子午拳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手法结合攻击。有云:“中平枪,枪中王,当胸一枪最难防。”子午拳正是咏春门的中平枪。
动作说明: 表演者立二字钳阳马,落膊收胸,两拳沿中线(子午线)由心窝处交替发出,出手时拳拖肘,收手时肘推拳。每天练习数次,每次力尽为止,久而久之可成。
图1、2 子午拳
偏身拳
偏身拳是咏春拳中一种奇门撞拳,结合二字钳阳马转,出手角度突然改变,手突然变长,往往令对手不知所措,防不胜防,实有“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效果,同时可练习腹马手三种劲力。
动作说明: 表演者先发子午拳,然后二字钳阳马转,偏身拳出击,左右拳交替练习。
图3、4 偏身拳
二字钳阳马转展
二字钳阳马转腰是咏春拳中快速转换攻防角度的基本身法和马法,要求头正身正。
动作说明: 表演者先站好二字钳阳马,要求马开一尺、双膝朝中、上身宜软、下垂钳功。然后双手向上抽紧,先向左转,然后向右转,重心在后,前脚可适时提起进攻或防御。
图5、6 二字钳阳马转展
膀手
膀手是咏春拳中最具变化的手法之一,再防可攻,防时保持攻势,攻时突然凶猛。以膀手防,可使对方进攻瓦解;以膀手进攻,使敌方难测高深。
动作说明: 表演者先站好二字钳阳马,头、身、脚保持三正,手由胸前旋转做出。练习时左右手要交替而出。
图7 膀手
吞手
吞手又名摊手,是咏春拳在实际搏击中使用频率最高、实用价值最大的手法。吞手可接直拳,也可接抛拳。不会吞(摊)手,咏春拳实无从谈起。
动作说明: 表演者站好二字钳阳马,意识手在胸前一拳距离,同时手由脚前旋转吞出。
图8 吞手
内外搭手
搭手又名伏手,学会搭手便领悟四两拨千斤的含义,搭是以弱胜强最好的器具。根据实战需要,从外门迎击的叫外搭手,从内门迎击的叫内搭手。
动作说明: 外搭手由内而外,旋转推出,意识中把用力点放在前臂外沿,并可视对方来手高低调整外搭的位置。练习时左右双手要交替而出。内搭手应从外而内,从上而下伏压推出。练习时左右双手要交替而出。
图9 外搭手
图10 内搭手
三品掌
三品掌是抛掌、标掌、格掌的综合练习。熟练掌握三品掌的配合应用,可在搏击中占据上风。
动作说明: 手掌提起向斜前方推出(不能过身体外缘线)为标掌,接着向正下方(下不能过小腹)杀出为桥手。抛掌属以横破直的手法,标掌可破下方来拳及脚。
图11 标掌
图12 桥手
图13 抛掌
白鹤沉湖
白鹤沉湖是咏春拳中独特的技法,从外形来看动作类似白鹤戏水,一旦运用起来能令无数英豪折服。
动作说明: 表演者以侧马站立,前箭后弓,伏手标出,然后变猪手降马,马步下降到一定幅度,身体重心上升,猪手弹出。
图14 白鹤沉湖
图15 白鹤沉湖
图16 白鹤沉湖
图17 白鹤沉湖
圈手
圈手是咏春拳独特的训练方法,经过四人长期对练可爆出咏春拳的知觉反应。根底深厚的咏春拳师可以闭目对敌,故圈手训练大有文章。
动作说明: 两人正面相对而立,相距一步。甲方(白衣者)残出双,乙方(黑衣古)摆出双伏手,四手相接。乙方向甲方进攻,双伏手下。乙方继续双手下沉,甲方双手从乙方内门插入,乙方网深入甲方两间,甲方用两手轻轻托起乙方网以度族桩记乙方意图。
图18 圈手
图19 圈手
图20 圈手
图21 圈手
图22 圈手
图23 圈手
0920至图23的练习方法可以据环进行生生不息,既练腰马更炼知觉。